2019年12月28-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辑部主办,云南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承办的“法学与国家的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昆明成功举办。来自教育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云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评论》《法学》《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学杂志》《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人权研究》《法制日报》,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知网等期刊管理部门领导、业界同仁、专家学者代表齐聚昆明,就法学与国家的现代性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形成了丰硕的思想成果。
开幕式由《政法论坛》主编王人博教授主持,教育部社科司田敬诚处长、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教授和云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高巍教授发表了致辞。田敬诚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两大主题,对于期刊而言就是要突出办刊的“政治性”,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确保党的领导。作为期刊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年检制度,以及即将实行的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制度,发现办刊过程的不合法行为,落实依法治国的法律意识,培育一批一流期刊。期望中国政法大学推出更多如《政法论坛》一样的高水平、高质量期刊,为中国期刊学术标准的确立,发挥期刊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应有作用。
研讨会分四个单元展开。与会代表就法学学术期刊如何回应国家的现代性、国家现代性中的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等关涉中国法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遂热烈的讨论。
闭幕式上,《政法论坛》主编王人博教授就与会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全面评析,并就法学与国家的现代性这一学术命题作出了进一步阐释。王人博认为,首先,现代性是一种时间观念,是一种思想体系,构建文明的国家需要解决国家自身如何组织、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何构建等问题;其次,法学家和法学期刊需要思考面对中国的转型能够做什么,也就是现代法学研究向何处去的问题;第三,法学家和法学期刊必须有智慧、有敏锐的洞察力来面对和回应话语转向问题,同时需要处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回应西方(包括西方法学概念、术语等);二是怎样处理自己的传统以及自己本身的问题;最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法学家和法学期刊自身如何定位,如何实现对知识的坚持,对真理的坚守。
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繁荣法学研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法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