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我们的通识教育”第三届中国通识教育大会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相辉堂北堂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通识教育”。主要围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反思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260余所高校的通识教育管理者、通识课程教师、研究学者等600余人云集一堂,共同探讨大数据时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我校副校长常保国出席会议,人文学院院长赵晓华,副院长罗世琴及通识课程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我校代表在大会现场合影)
大会上半场报告阶段,常保国以“法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文明史与法学教育的融合与实践”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我校以“中西文明通论”为纲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文明史教育与法学教育实践的融合,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他谈到,通识教育要关切数字化时代新的文明问题,以法律规制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发挥数字化时代的技术优势,开展体验性、情景化、共享性通识教育。要以全球史观、文明互鉴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弘扬人类共同价值,拓展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常保国作主题发言 摄影 苏峻)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彭刚发表题为“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清华通识课程建设”报告;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发表题为“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可迁移能力培养”报告;超星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史超发表题为“ChatGPT时代的通识教育”报告。
大会下半场报告阶段,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徐骏发表题为“唤醒·激活:构筑更加丰富多元的通识学习体验”报告;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发表题为“关于通识教育的一点思考”报告;澳门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主任李军发表题为“‘通识’与专业艺术‘创造’——澳门大学的设想”报告;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金晓峰发表题为“科学究竟美在哪里?”报告;果壳CEO、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创始合伙人姬十三发表题为“从网络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终身学习的变迁”报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发表题为“通过文明回归自然——当代通识教育的使命”报告。
(大会合影 来源:复旦大学)
我校自2005年开始启动通识教育改革,提出“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理念。2006年建立“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两门核心通识课程,进一步健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10 年启动通识主干课程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法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今后,学校将继续结合法大办学特色,深入开展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大学通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法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