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瑞士日内瓦总部法律部武器与交战规则处法律顾问周雯应邀来我校作了主题为“战争、法律与外层空间:减少外空军事行动所造成人道代价的途径”的专题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是法学院军事法学研究所主办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军事法治建设系列讲座”的第五讲,由军事法研究所所长李强主持,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居迁、北京理工大学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王国语担任与谈人。军事法学专业硕博研究生、校内外师生和实务部门工作人员4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周雯首先简单介绍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人道救助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然后明确本次讲座主题的背景,进而提出在现行国际法秩序下实现“减少外空军事行动所造成人道代价”这一目标存在不少的挑战,并就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同与会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在主讲人分享环节,周雯表示,尽管国际社会长期以来致力于以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但自太空时代肇始,空间系统就一直被用于军事目的。随着这些系统在武装冲突期间的军事行动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系统本身成为攻击目标的可能也随之增加,为地球上和太空中的平民和民用物体带来了巨大伤害。在当今时代,由于空间系统所支持的技术渗透于平民生活的大多数方面,如导航、通信、粮食生产供应、水电供应、医疗服务、卫生设施和废物管理,同时也助力人道工作,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一线行动广泛依赖于通信卫星所提供的网络通信和语音通信,因此即便卫星具备“军民两用”的性质,在对空间系统进行攻击时其所产生的潜在后果足以成为一项迫切的人道关切。
其次,周雯探讨了目前在规范外空军事领域两个主要的议题,其一是包括国际人道法在内的相关现行国际法在外层空间的可适用性,其二是相关国际法律规范如何适用于外层空间。周雯认为,在外层空间开展的或与外层空间相关的军事行动并非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而是受到现行国际法的调整和限制,如《联合国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的相关规则、空间法条约、国际人道法以及中立法,并认为上述规范在适用时并非排他性的冲突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最后,周雯介绍到,尽管目前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中,国际社会的进展尽管相对缓慢,但依旧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并将如何进一步保障在外层空间部署的关键民用服务设施和关键人道领域服务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方向。
在与谈环节,李居迁认为外空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空间法和国际人道法的深度结合。外空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相应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进而促使现有的法律规则发展,以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在针对外空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国际人道法这一问题上,李居迁认为,国家基于自卫权,可以补充性、诱发性地在外空适用国际人道法,同时认为涉及外空领域的国际法规则的效力层级问题仍就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在国际人道法相关规则的解释和适用问题上,应当考虑规则背后的价值,在适用时要从具体、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适用。目前,在外空领域的规则中虽然存在大量空白,但各国可以通过达成共识的国家实践来形成规则。王国语则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人道法在外层空间的可适用性,认为应当对外空军备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同时王国语也表示,国际社会可以在中立法方面以及就民用设施以及平民居民的保护问题进行磋商。
在问答环节,主讲人周雯和与谈嘉宾与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与互动,解答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包括对外空军事行动的分类以及由此产生的规范创制与适用问题、宇航员的法律地位问题、是否应当吸纳商用卫星的研发公司参加相关的国际立法等问题。
为了聚焦新时代军事法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军事法学专业师生对军事法领域核心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把握,军事法研究所将持续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军事法治建设系列讲座”,以此作为平台,邀请军事法学研究与实务领域的知名专家来我校与师生们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师生们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军事法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