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3/D8/1D/B8719C67C0751735467ABA8C948_64181094_2992D.jpg?e=.jpg)
10月9日19时许,由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承办的第三十三期博闻论坛在我校昌平校区礼堂如期举行,被誉为香港“文化教父”的梁文道先生做客本期博闻论坛,与法大学子一起重读文明化进程,深入探讨“文明”之内涵。
![](/__local/4/87/58/41EC96453216B2BB6369BD04642_5DCCAFED_1CA54.jpg?e=.jpg)
梁文道先生首先对本期主题“抑制燥火——重读文明化进程”进行了解题。他从“燥火”的含义谈起,指出当下社会浮躁的表现,并以近期热点事件为例证,将大陆与港台社会风气的对比,结合中国历史,重点分析了香港、台湾两地文明化进程,并针对当代中国文明化进程提出了三个问题。
随后,梁文道先生阐述了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的观点。他谈到,文明化的进程是个人对行为和本能进行不断调控的过程。文明化也是现代化一种重要的偏向,其特点是一方面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腻,即社会的分化;另一方面是小城邦趋向统一,国际化的形成,即社会的同化。梁文道先生表示,对于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权力大一统的政府机器的运转,二是标准化、国际化的作业流程,跨国交易需求的不断加强。社会分工越精密,人们互相依存的程度越高,自律的价值得以强化,社会就踏上了文明的轨道。
于是,针对之前提出的文明化进程的问题,梁文道先生给出了答案。文明是复杂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文明不是道德问题、个人修养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环境的问题,是一种社会关系里面的互动关系的问题。梁先生表示,文明并不是通过教育就能实现的简单问题,它是社会中人与人间既分离又联系的状态,是一个完整的持续整合的过程。
![](/__local/4/D0/2D/649A722B5E0B6BFB4BD07613828_244BA074_42C3C.jpg?e=.jpg)
梁文道先生幽默风趣、睿智谦和,讲演中旁征博引,获得了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梁先生对微博互动平台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详实的解答,与大家探讨了诸如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等问题。在之后的现场互动环节中,梁先生亦欣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与法大学子亲切交流。
最后,梁文道先生与获奖的同学合影留念。21时30分,本期博闻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