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我校名家论坛第166讲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201教室举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景跃进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政治学的理论构建”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景跃进教授围绕主题纵横捭阖、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理论的讲述,又有生活阅历的传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结合他在朝鲜的亲身经历,从他所感受到的朝鲜人领袖崇拜和文革时期的人们典型的心理状态,引出两个关键点:理论抽象和经验事实。他认为中国的整体转型虽然尚不明显,但是生活的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从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一种经验。中国学者偏爱理论和抽象思考,但经验同理论的平衡也很重要。他通过一个开明县委书记治下的村民选举实例,认为对体制内部矛盾逻辑的判断更为重要,要更加关注经验现实的张力。
景跃进教授认为从党政体制这些年来的改革历程和西方学者对民主概念以及中国政治体制概念界定的演变过程这两个角度思考,中国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政治的演化过程是内在的、代际的自我优化。如何以中国的方式走现代化道路?他提出要辨析哪些是需要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内在问题出发,一点一点地解决,中国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他认为理想目标和实际经验往往是两回事,但这种状态能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
最后,景跃进教授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全球化对话过程中,从特定的角度回应现实提出的挑战,重新界定概念逻辑的体系,在此基础过程之上,价值目标和经验过程应该如何建构?事实上,当前中国正尝试着以自己的话语体系建构让世界了解中国。他强调,要认识中国政治,要把西方学者看成一个共同体,要和西方学者直接对话,把握理论创新和反思对话的机会。
(编辑/黄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