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东亚的刑罚与社会——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比较为视野”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3-25   阅读:
T AAA

3月25日,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在京举办了“东亚的刑罚与社会——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比较为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京都大学、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的十余名外国学者及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教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我校法律古籍整理所所长徐世虹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教授先后致辞。徐世虹对与会外国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校及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冨谷至则在致辞中回顾了“东亚的犯罪与社会”项目的实施情况,同时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性质进行了说明。

本次会议分上下午两场。上午第一场由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学系暨东亚研究所主任ReinhardEmmerich教授主持。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佐藤达郎教授主要就中国古代世俗性肖像画的兴起与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肖像画对当时社会生活以及后世唐律律条规定所产生的影响;明斯特大学的Monique Nagel-Angermann教授以比较研究的视角观察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对于乱伦现象的认识以及法律规定;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郭瑞卿副教授主要关注了清朝妇女因通奸行为而导致的杀夫犯罪以及相应刑罚制裁的现象;明斯特大学的Annette Kieser教授则以汉代浮雕、壁画中的图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描绘的犯罪与刑罚场景所蕴含的特征。

下午第二场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宫宅洁副教授主持。明斯特大学的Reinhard Emmerich教授首先讨论了欧洲历史上刑讯制度在审判中的使用,并着重分析了欧洲不同时期讨论废除刑讯拷问制度问题的学者以及相关论著;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古胜隆一副教授接着整理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文献中“蛊”的记载,并从法学与医学学科角度对隋唐时代“蛊”的不同性质进行了分析;明斯特大学学者Kerstin Storm详细比较了中国与欧洲的等级冲突现象并分析了两者差异的原因;而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赵晶副教授则结合吐鲁番文书的案例记载,重新分析了唐律中的保辜制度。

本次会议是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合作项目“东亚的犯罪与社会”(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教授主持)的实施计划之一,也是继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后,由我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承办的该项目的第三次学术会议。

(文/陈迪 编辑/李叶)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