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24日19时,我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十二期于昌平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围绕“钓鱼岛风云:边海争端下的法律应对”这一主题展开,冷新宇担任主报告人,杨帆担任主持人,高健军、卢春龙、王佳航担任协同报告人。黄进校长、法制日报评论部主任秦平等嘉宾出席本次沙龙。

冷新宇首先发表了看法,他指出,钓鱼岛事件很棘手,涉及到国际关系、军事、地缘政治、国际法诸多方面因素,需要从多角度看待。不管是中方还是日方,国民习惯性的心理暗示是:钓鱼岛很重要,它牵涉到海上领土主权、国家安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等问题。冷新宇强调,在钓鱼岛问题中时间点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争议产生的时间有远近,因而适用的法律规则不一样,旧的规则仅要求占有领土的意思表示,而新规则还要求对争议领土的实际控制。1971年,美国将钓鱼岛交给日本时,我国政府曾发表外交抗议,这个日期可作为争议日期存在。但若将争议日期提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年代,适用旧规则,在钓鱼岛的领土仲裁将更有利于我国。这亦是我国学者们日期亟待突破的方向。
冷新宇提出,当今的国际争端中,小国讲求秩序,注重Liberalism(自由主义);而大国则考虑生存环境,注重Realism(现实主义)。根据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报告》,美国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在于防止区域性霸权主义的出现以及保障美国及盟友的利益。而2011年《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则提出我国的核心利益 在于保障主权和领土完整。从中可以看出,钓鱼岛问题牵涉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自然难以轻易解决。当今中国有三条解决钓鱼岛问题的途径。一是政治谈判,这是为我国政府所青睐的方式——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出适当的让步,换取一个双方比较满意的结果。但目前看来,此种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很难适用,因为日方不同意任何程度上的让步。第二,司法审判仲裁,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因素的考量,从国际政治和地缘视角来看,国际仲裁或国际诉讼会有不可知的风险,可能会产生我们无法接受的后果,因而不会被轻易采用。而以军事的手段来解决钓鱼岛问题永远是最后的选项。冷老师指出,针对主权问题,中方不能退让,也没有如何退让的余地,钓鱼岛争端将会是一场长期博弈。
高健军通过列举中菲在黄岩岛问题的争端为大家普及有关海洋法的知识。高健军指出,菲律宾官方一直强调的黄岩岛距离其国土较近因而应当属于其附属岛屿,根据国际法规定,“离得近”并不能作为领土取得的方式。高健军老师谈到,在解决领土争端的时候往往要确定一个关键日期,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期限(关键日期后的行为,除了是先前行为的延续且不作为加强己方法律立场,一般不能作为证据存在)。1997年之前,菲律宾从未对我国黄岩岛的主权提出质疑,1997年即可以作为关键日期。菲律宾前两次对群岛基线的划分均未把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划归其境内,故2009年更改的国家版图并不属于先前行为的正常延续,因而菲律宾对我国黄岩岛窃取行为是没有如何法理依据的。
卢春龙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钓鱼岛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钓鱼岛争端源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兴衰与实力对比。当前正处于中国发展的瓶颈时期,中日经济的大规模的相互依赖,交叉的相互投资、相互依存的状况决定了经济战的不现实,很可能出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局面。卢春龙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无形中改变着世界格局,这是日美等国不愿意看到的。尽管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但是在中日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军事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低。尽管不容置疑的是,在领土问题上我们半步都不能退让,但目前应当做的是把爱国的热情放到经济发展上,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王佳航从政府舆论管理的角度来透视钓鱼岛事件。王佳航将“媒体”分为定时传播的政府和及时传播的大众,钓鱼岛事件的传播途径是多平台多媒介、媒体融合的全媒体集团,因而能够引发全民关注。王佳航指出,此次外交事件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大体上都进行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程式化报道现象严重,偏重于高调喊口号,深度、专业、多元的解读欠缺,导致民众获得的信息碎片化。此事反映出政府尚未适应在互动的平台上面对大众,而民众直接参与媒体传播给政府的舆论管理也带来一定难度。王佳航指出,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政府应当运用新型媒体实现更加亲民的沟通。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只要政府拓宽渠道不断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在重大问题上以最短的时间将国民引向正确轨道上来。同时,王佳航强调,社交媒体的发展是双刃剑,作为理性公民的我们,既要重视传播的自由性,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杨帆表示,根据关贸总协定二十一条,国家层面的经济制裁都是基于国家的安全考虑,以外交断裂或爆发战争等敌对状态为基础的,目前中日两国不符合上述条件,所以我国政府若想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没有法理依据。而民间层面自发的对日本经济的抵制,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行的。杨帆特别从经济层面关注到了中日争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钓鱼岛事件使得中日韩三国谈判多年终得实现的东北亚自贸区和货币互换协议遭受搁置,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再度受阻。近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这将促使我国货物价格的不断上涨,迫使人民币升值。杨帆指出,作为法律人,我们应当审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用法律为我国的发展护航。
在专家教授进行解读之后,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热情高涨,嘉宾们耐心答复,精彩不断。
最后,黄进校长作了总结发言。黄进表示,他是以学生的心态来参加此次活动,并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感受。首先,我们要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问题。法大是学术重镇,要关注研究分析现实问题并作出反应,为国家决策提供思路。其次,我们要强化理论功底,做好扎实的研究,对事态的发展和来龙去脉都要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并在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后总结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再者,要坚持理性爱国。对当今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面对矛盾和冲突要理性、理智、合理合法合情地看待。在国家的核心问题上要有坚定的立场,在冷静分析、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武力方式应是最后的手段。黄进阐明,和平并不意味着软弱,当务之急是让中国发展起来,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后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变得简单。
21时许,第十二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讲座落幕。钓鱼岛风云,起涌数载,风波不断。当喧嚣充斥双耳,当胸抒豪情,眼中浮现的当是正义之天平;当呐喊从远方袭近,当怒火灼心,手中紧握的应是法律的圣经。作为法大学子,应深思其中奥义,时刻保持理性。待沉寂,谁是谁非,自有历史公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