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国际私法研究所系列讲座之“中国刑事、民事司法协助”

来源:刘力   5-22   阅读:
T AAA

5月18日晚,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张晓鸣处长在学院路校区为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方向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中国刑事与民事司法协助现状”的专题讲座,该讲座由国际私法研究所刘力主持。

张晓鸣首先立足司法协助条约框架,概括了中国司法部司法协助外事司机构设置的情况,并就司法协助中的理论问题进行简单回顾。随后,张晓鸣结合一些鲜明案件,就司法协助中难点、盲点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总结。其中,引渡问题,尤其中国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达成引渡条约,始终是中方多年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一问题关系到刑事司法协助中条约模式的建立,更关系到国际社会对跨国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目前,我国同西班牙签署的两国刑事司法协助协定为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提供了良好开端。此外,中国同有关国家针对刑事犯罪嫌疑人的遣返问题,也本着互谅互让,有效合作原则,取得成效,其中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余振东案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最佳例证。

张晓鸣就非条约框架下的国家间警方之间协助途径、国家间检方之间合作途径等,也分别做了介绍。

此外,张晓鸣针对刑事司法合作中新近采用的video-link远程视像取证方式也重点进行了介绍。该方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实践中并未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该方式必须立足国家间协议或平等协商机制,且主要集中于刑事案件。在民商事司法协助案件中,video-link取证方式虽然也被外国国家提出申请,但鉴于我国参加的《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简称《1970年海牙取证公约》)以及我国当前立法没有相关规定,我国暂不照此方式进行。

张晓鸣在讲座中还以“意识”为主题,寄希望于当代研究生对有关国际条约进行深度研究,进而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

讲座过程中,与会师生均有感而发并提出很多问题,张晓鸣一一耐心解答。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完满结束。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