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人文学院哲学文化月系列讲座之“保国、保种与保教的文化纠结”

来源:人文学院 田大丽   11-23   阅读:
T AAA

11月21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哲学文化月系列活动在阶五举办了第二场讲座。本期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陈明先生,他以“保国、保种与保教的文化纠结——当代儒学问题的历史背景”为题作了一场学术价值极高的哲学讲座。人文学院杨阳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

陈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等。陈明先生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直面现实、接续传统,以挺立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注重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身心安顿诸维度问题,力求在文化战略的高度上,为中华民族生命空间的拓展尽一己之力。近年提出“即用见体”命题并有系统深入的思考,引起了海内外关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有识之士的关注。

晚上7点,讲座正式开始。陈明先生先从变技、变政、变教入手,援引历史事实,逐个分析,并指出自由主义与原教主义的错误。贯穿整场讲座的是国、种、教三者的关系。对此陈明先生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即“种”是物质、动力基础,通过“教”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国”是总的合作形式,可能是正义的,也可能是非正义的,是国际竞争的单位或平台;“教”使“种”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给“国”提供正义的基础,是soft power,是文化认同的基础。随后他举出了晚清的倭仁、张之洞、谭嗣同关于国、种、教的不同观点并分别加以分析。他说儒学是反本质主义的,是对民族塑造和表达的关系。

虽然学术问题是严肃的,但陈明先生以自己的幽默、直率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他举出了许多生动的例子使理论通俗化,在提问环节中,他也多次坦陈“这个问题我不懂”,他的幽默和直率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尊重,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地与陈明先生进行交流,使原计划半个小时的提问环节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后,杨阳教授为这场讲座作了总结,她说举办这样的讲座是为了把文化传给下一代,继续发展。这场讲座可谓是一份儒学大餐,无论对哲学专业的同学还是对非哲学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她希望在哲学月系列讲座中,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哲学,运用哲学,更好的用哲学服务学习和生活。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