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25日晚七点整,《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的第七讲在昌平校区阶六举行。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巴力先生为同学们讲述《当代艺术的视觉判断》,我校人文学院孙鹤老师担任主持人。
当代艺术有着区别于古典艺术的独特语言,对于这种语言表达方式的陌生使得许多同学在面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时候产生了隔阂与困惑,巴力先生从当代艺术的形态、表现形式、视觉需要、实际判断及其与文化转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讲述,引领着同学们去接触和感受当代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为同学们进一步接触和了解当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巴力先生先从当代艺术的基本形态讲起,他先后展示和讲解了中西方的古典主义作品以及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现代主义作品,然后进入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示和分析,使同学们对于当代艺术与古典、现代艺术的区别有了直观的印象。巴力先生表示,虽然大多数的当代艺术作品尚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基本形态已经出现。他通过分析当代杰出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的《撞墙》和焰火作品,向同学们展示了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和华人在世界当代艺术中所作出的贡献。
接着,巴力先生讲述了不同类别的当代艺术所分别具有的表现形式。在油画上,他讲解了女性艺术家巴荒的作品;在摄影上,他讲解了我校艺术教研室教师祁志锐的作品;在雕塑上,他讲解了意大利女雕塑家拉芭拉玛的作品;在装置艺术上,他讲解了另一位当代杰出华人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在行为艺术上,他讲解了塞维利亚女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这些讲述让同学们了解到了真正有价值的当代艺术所具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在文化交流上的杰出贡献,也展现了他们对于人性态度的表达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巴力先生还讲述了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讲述了主动性与被动性这两方面的视觉需要,并告诉同学们应从主题、语言、表达与呈现这四个方面来认识和看待当代艺术,去体会当代艺术中的情感和人性价值。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既有关于欣赏当代艺术的困惑的,也有关于策展和行为艺术的表现方式的,巴力先生与同学们一一进行了交流。他所不断强调的杰出的艺术家必有伟大的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