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11日傍晚六点四十五分,《艺术与审美》课程试运行系列讲座的第五讲在昌平校区阶八举行。讲座题为《叩响青铜艺术之门》,由国家著名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贾文忠先生主讲,我校人文学院孙鹤老师担任主持人。
贾文忠先生长于金石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文物鉴定与青铜器修复,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是考古文博界较为难得的“儒匠合一”之人。贾先生凭借其丰富的学理知识与长期的鉴定修复经验,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青铜艺术的全面介绍,使同学们对于这门在世界艺术长廊中占有显赫地位的艺术有了更多真实细致的了解。
贾先生从青铜器的概况说起,他首先描述了青铜器在几千年前的真实色泽,接着介绍了青铜器的材料成分和历史起源。青铜器的三大艺术要素分别为形制、纹饰和铭文,贾先生通过大量的图片,向同学们一一展示了这三大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青铜器按用途又分为农具、礼器、乐器、兵器等等,贾先生则着重介绍了其中最为重要的礼器,并通过图片展示了鼎、鬲、簋、簠、豆、卣、爵、斝、觚等不同种类的青铜礼器的具体样式。青铜器在铸造之初以实用为主,在实用的基础上再注重装饰,其基本的艺术规律是平衡对称、静中寓动,贾先生以为,这种艺术规律展现的正是先民们对于自然美的理解,他解读了青铜器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纹样,如兽面纹、龙纹、凤纹,向同学们展示了它们生动的造型和古朴神秘的气息。接着,贾先生讲述了青铜器上的铭文,简述了从青铜铭文从简铭到长铭再到衰落的整个历史。之后,贾先生重点介绍了几件重器,如后母戊鼎、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利簋、虢季子白盘等,在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还简述了它们身上所发生的与发现和收藏相关的历史故事。
关于青铜器的鉴赏、收藏和辨伪,贾先生凭借其多年的经验给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讲解,他介绍了青铜器市场的现状和青铜器收藏的注意事项,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收藏用语,同时也叙述了一些辨伪的基本方法。
在最后的交流时间里,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既涉及到了青铜器的历史形制,也涉及了青铜器的修复、收藏与辨伪,贾先生一一回答了提问,整场讲座在意犹未尽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艺术与审美》讲座的第六讲将在4月19日举行,由世界著名高男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主讲歌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