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李刚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解读道教与百姓的日常生活

来源:刘璇   11-30   阅读:
T AAA

2012年11月28日晚7点,名家论坛第120讲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106教室举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刚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目为“道教与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精彩演讲”。本次活动由校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国际儒学院承办。

首先,李教授为大家阐述了“什么是道教”这一基本问题。李教授指出,道教由古代长生不老的思想衍生而来,而在现代,道教主要是使人青春永驻的养生。他从“嫦娥奔月”、不死药等古代神话展开,指出道教反映了我们祖先对不死的追求。他还指出,道教强调对人的身体的重视,强调满足人的欲望,讲求今生今世如何获得幸福。

接下来,李教授向大家阐述了道教与中国老百姓生老病死的关系。他从婚姻、生子、养育三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讲述了道教与“生”的关系,通过讲述月下老人、碧霞元君两位道教神仙,让大家了解了“寄名”这一鲜为人知的专业术语。而道教对“老”的理解,则与道家对养生长寿的追求相关,他列举了隋唐道士孙思邈的养生与预防疾病的例子来阐述这些问题。李教授通过和大家分享道教与众不同的治病方式来说明道教对“病”的理解,道教的治病方式包括信仰治疗、符水治疗、医药偏方、法术治疗四个方面。道教对“死”的认识,则主要体现在葬礼、祭祖仪式中的道教行为,如死后七日请道士念经,请道士择下葬的吉时宝地,请道士为死者赎罪等。李教授讲解时常引用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中的具体情节来帮助大家理解相关内容。

最后,李教授从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阐释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他说,道教也给老百姓提供了精神信仰。在日常生活中,“道”无处不在。他例举了“财神”、“看风水”的现象,具体生动地解释了道教与民间生活的关系,从而说明道教是民间一种极其重要的信仰。

在提问环节,很多老师、学生积极提问,李教授一一为大家作了详细解答。李教授热情、幽默的讲解,让大家对道教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