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118讲在昌平校区端升楼阶一教室举行,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怀承教授做了题为《阳明心学: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分化与转折》的精彩演讲,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承办,人文学院王心竹副教授主持论坛,我校师生近二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张怀承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等职,是湖南师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博士点和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在论坛中,张怀承教授清晰的介绍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历史发展轨迹。汉代伴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儒家伦理纲常确立了其正统地位,但魏晋玄学对其以外在神灵为根据的质疑、外来佛教觉悟成佛的理论都对伦理纲常的抛弃则对儒家伦理道德产生了巨大冲击。宋代在吸收佛、道教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以“理”作为万物的根源,又确立了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其后,儒家伦理常纲虽未再遭受挑战,但也难免缺乏理论上的创造性而在明代逐渐趋于僵化。
张怀承教授阐述了朱熹和陆九渊对“理”理解的分歧之后,详细讲解了王守仁克服了知行断裂的弊端,提出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观点,导致伦理道德的生活化,从而实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分化。顺承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分化,随之而来的是思想的启蒙。张怀承教授以李贽为核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小例子风趣的讲解了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观点,对传统伦理道德发出了挑战,从而实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转折。
互动环节,同学们向张教授提出一个又一个困扰在心的问题:“在当今经济体系下,人们遵从市场规律追求利益,传统的伦理道德是否会随之而变化?”、“传统的伦理道德在如今的社会该如何去传承?”、“传统伦理道德有受到佛教的影响,而当今的伦理道德能否接受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呢?”、“道德的先在性与绝对性的区别体现在哪里呢?”……张怀承教授均做了精彩而智慧的解答。
整场讲座中,张怀承教授出口成章,《论语》《白虎通》《易经》等经典文本张教授信手拈来,令在场的同学们深深折服,而张怀承教授清晰的思路与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给在场所有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名家引路,启迪智慧”,在场的听众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