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IRLS)与重庆市华岩寺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宗教·法律·社会”学术研讨会于5月26日在重庆召开。“宗教·法律·社会”学术研讨会主要致力于对宗教与法律、宗教与社会等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为宗教学、法学、哲学、史学等跨学科的重要议题提供一个较大范围、跨学科和多领域的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平台,提高国内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 本次研讨会是第一届,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全国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教各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我校终身教授李德顺、比较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生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以及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单纯教授、俞学明教授、李虎群副教授、钱雪松老师,法律古籍研究所赵晶博士出席了会议。
26日上午九时,研讨会正式开幕。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俞学明主持了开幕式,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致欢迎辞,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致辞。
在致辞中,卓新平教授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处境发生了重要改进和好的变化。但中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以及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复杂发展所形成的独特宗教生态,使宗教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及理解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和挑战。”对宗教认知及态度的纠偏改错已经到了“颇为急迫、时不我待的重要关头,我们应该以求真务实的真心,坚持真理的良心,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忠心和关爱普罗大众的善心,来对待我们社会的宗教存在。”卓新平教授认为:“改善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存在处境的重点及关键之处,就是以‘依法治国’的现代文明精神来理顺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使社会存在及活动有法可依,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的尊重。目前,对宗教与法律的关系的研究是世界宗教研究中新的亮点及重点之一,但仍存有不少空白有待探索。所以,我们理应加强、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上午的两场大会发言,邀请到李德顺教授、刘澎教授、孙昌武教授、王晓朝教授等八位专家学者作报告。中国政法大学的李德顺教授以题为《理解和尊重人的信仰权利与责任》的论文拉开了上午大会发言的序幕。李德顺教授在论文中从人的信仰权利与责任的角度对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状谈了几点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宗教的特点作了一番历史回顾。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刘澎教授则就中国的宗教立法问题作了题为《法治是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根本出路》的发言。刘澎教授指出,现有宗教法律体系中存在的最关键问题乃是宗教基本法的缺失、相关法律不完善等法治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体制性的原因,导致近年来尽管国家一再加大对宗教管理的投入,但现有宗教管理体制低效、僵化、无力应对宗教方面问题的被动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刘澎教授就此呼吁,解决中国宗教问题最终要靠法治。
南开大学的孙昌武教授则从宗教文化的视角做了题为《佛教伦理的基本取向——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发言。
如果说,大会发言的第一场主要以思想理论的碰撞为主色调,那么,上午的第二场大会发言则具有较为浓重的现实关怀色彩。清华大学的王晓朝教授就当前中国的宗教事务管理作了题为《论中国宗教事务管理的主体、客体与目标》的发言。王教授指出,宗教事务作为一类“带有某些特殊性质(宗教性)的社会事务”,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其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协调,是“实现宗教事务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必要条件”。
尽管大多数与会者都可以说是在各个相关学术研究领域术有专攻、学有所成的学者,但此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也并没有忽视那些在具体宗教事务管理或社会管理第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位列第二场大会发言中的陈旭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长期在戒毒领域从事艰苦的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海南省戒毒局的陈旭在会上做了题为《在戒毒领域引入佛学教育的探索和成效》的论文,该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的兴趣与关注。毒品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为了切实提高戒毒的质量,降低戒毒的复吸率,海南省戒毒局结合海南毒品问题的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经过近7年的探索实践,提出了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引入佛学教育提升戒毒质量的“精神戒毒”疗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初步成效。
下午的分组讨论共有30余名专家学者分三个分会场作了论文发言。统观各位与会者的发言,我们可以将研讨会下午的分组讨论的特点概括为“一个中心议题、两重运思层面和三大理论焦点”。“宗教与法律-社会之关系”可说是各位学者研讨的中心议题。围绕这一议题,与会者从现实(宗教事务与社会管理)与历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两个层面展开了不同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与探讨,最终形成了“宗教与社会”、“宗教事务与社会管理”和“宗教与法律”这三大理论焦点和讨论专题。下午的三个分会场正是依照这三大专题而设立。这其中,既有对当前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与政策实施、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与案例分析、以及宗教立法的可行性研究等当前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现实关怀,也有以中外历史上不同宗教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对宗教与法律之关系,中国宗教历史上三教合流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宗教政策创新,东西方各大宗教传统的法律维度与法律背后的精神基础等重要宗教学论题的深入探讨。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兵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华岩寺、道坚法师为中国政法大学宗教学教学、科研提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Religion and Law Studies; IRLS)成立于2011年1月,是以开展世界宗教研究、宗教与法律关系研究、促进中国宗教法治建设为主要目标而创建的学术与政策研究机构。
中心将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宗教学教学科研队伍为基础,整合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聘请国内国际相关研究人员为兼职研究和讲座队伍,吸收宗教界以及宗教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的参与,形成既占据学科前沿、又有我校特色的交叉学科队伍。
中心将有步骤、有规划地积极开展宗教与法律关系的学术研究,努力把本中心建设成我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宗教与法律的研究平台;通过开展学校和社会层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国内、国际相关的学术会议、开办培训班,使之成为我国宗教法治建设的辐射平台;通过集结我校、国内、乃至国际相关学者的力量,使之成为宗教与法律研究和宗教法治建设的交流平台。
自2011年初成立以来,中心与华岩文教基金会合作,在中国政法大学设立华岩论坛,每年组织8-10讲的宗教学讲座。
华岩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为川东名刹、西南十大禅林之一。寺院属佛教禅宗,自圣可大师创寺,历六十二代住持、三百多年历史,历代显要名士曾相继造访。现任方丈道坚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