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人文学院李德顺教授等参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宗教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

来源:人文学院   3-31   阅读:
T AAA

由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宗教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于3月23-25日在杭州召开,我校人文学院哲学系李德顺教授、俞学明教授出席,并在会上分别以“论中国人的信仰”、“当代中国高校宗教信仰现象与宗教学教育”为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等诸多高校、研究机构的相关学者40余人进行了学术交流。

李德顺教授认为,在将信仰与宗教相混同的情况下,西方一些人很难了解中华文化中的信仰状况,甚至以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看似“无”宗教,却是“有”信仰的。从《周易》开始,中国人就确立了以“天”为最高信仰,以人为关怀对象,追求“顺天应人”的人本主义信仰方式。这种信仰方式有其合理先进之处,也有其不合理的弱点。深入理解它的特点,是解开中华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充分挖掘它的资源,在新的时代依据民主法治原则处理好信仰与宗教的关系,是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俞学明教授在对当前高校宗教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强调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宗教接触途径、传播路径、信仰实际等角度出发,最适合高校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宗教认知的,莫过于在开放的心态中,把“宗教观教育”贯彻于“宗教学教育”中,通过宗教的历史和文化、宗教学、宗教观等三个层次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对作为社会存在的宗教的各个层面,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对待宗教等问题,有全面理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我承担能力,确立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宗教观。俞学明还提出,宗教学教育中要通过“五个鼓励”,即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宗教,并观察、体贴、研究各种宗教;鼓励学生区分法律对宗教信仰和宗教组织活动的保护和限制;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宗教的作用和可能的影响;鼓励学生全面了解信仰选择的原因;鼓励学生拓展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宗教观。

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真实内涵、高校宗教观教育、当代中国宗教现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编辑 米莉)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