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迎校庆高端论坛之中国软科学奖成果报告会举行
2012年2月28日下午3:00,研究生院迎校庆高端论坛第一讲暨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成果报告会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的主题为“法制建设与公众参与”。我校副校长张保生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唐惠建出席会议。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得者,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教授、深圳市君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吴君亮分别就其获奖成果向师生作了精彩演讲。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教授主持论坛。
张保生代表学校为论坛致辞。他首先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他指出,此次论坛是研究生院迎接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正式举办的第一场以迎接校庆为主题的大型活动。
他认为,软科学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的,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上都属于软科学和国家软实力的范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一所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类大学,是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法学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法科强校,我校建校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法律人才,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论坛的举办对我校师生从法律之外的一些角度,更多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或者是文化软实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他表示,近年来,我校与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比如,已故的蔡定剑教授获得了2010年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奖,这一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奖金最高的奖项。他对基金会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广大师生都积极参与该项评奖活动。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代表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为论坛致辞。他首先对我校举办此次论坛表示感谢,并热烈祝贺我校六十周年校庆。随后樊纲介绍了成立深圳综研软科学基金会和设立中国软科学奖的背景。他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进行各种决策研究,特别是关于改革发展的各种决策研究。由于决策研究涉及到各种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属于软科学的研究。软科学通俗地讲就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这类无法用实验室的办法来对假说进行检验的科学。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软科学的发展,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中国软科学的发展。
樊纲说,深圳综研软科学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性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奖励软科学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在各种活动当中,基金会设立了中国软科学奖及专项奖,奖项宗旨是鼓励最近两三年具有成果的、活跃于理论与实践一线的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教授作获奖报告。他的演讲题目是“大国治理中的微观民主”。王教授及其团队对中国近年来以有序公众参与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公共运动”有着强烈的、持续的关注,对诸多个案的研究也都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
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专项奖公民参与奖”获得者,深圳市君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吴君亮作获奖报告。他的演讲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动预算公开”。吴君亮以预算公开观察志愿者的名义,持续推动各级政府的预算公开,被媒体称为“中国申请预算公开第一人”、“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破冰人”。
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教授、民商经济法学院施正文教授分别为王锡锌和吴君亮的演讲作了精彩点评。
在互动环节中,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各位嘉宾积极回应,耐心回答,不时闪现智慧火花,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李曙光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论坛是一次聚焦“法制建设与公众参与”这一主题的学术思想盛会。他衷心感谢演讲嘉宾和点评专家为参会师生带来的思想高端体验,他同时指出,中国软科学奖及专项奖获得者的获奖成果载体虽是常见的专著或论文的形式,但后面承载的却是获奖人在这个领域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这是中国软科学奖评选时一个很重要的取向。他希望该奖项对中国软科学,对我国的政治文明、法律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伸阅读:
2011年12月6日,由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评选的第二届(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在北京揭晓。俞可平、王锡锌、李晓西等三位学者分别以《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获奖。这三项研究成果所聚焦的领域――政治民主、公众参与、绿色发展,也正是目前从政府到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随着我国软科学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及公众参与等特点,2011年度软科学奖特设立专项奖,从不同层面促进软科学事业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中国软科学奖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本次评选出的五项专项奖分别是:公民参与奖――《预算公开一小步 国家前进一大步》(吴君亮等);社会实验奖――《以乐和家园理念建设低碳乡村》(廖晓义);深度调研奖――《中国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报告(中英文)》(黄速建,王钦等);学术研究奖――《中国隐形经济问题研究》(杨灿明、孙群力);政府治理奖――《引领全球的声音》(陈宗胜,陈根来等)。
为宣传获奖成果及获奖者,宣传软科学成果的社会价值,宣传软科学发展基金会及中国软科学奖,自首届起,获奖者每年在全国各大高校举办成果报告会,以期提高师生对软科学研究的兴趣,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编辑 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