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务处组织“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结项评审会顺利召开。此次参加结项评审会的项目为2009年立项的19项国家级和22项北京市级项目,并按照法学、经管、实验三种类别分成四组进行评审,来自法学、侦查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专业的12位老师应邀担任此次答辩会评委。
结合我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的特点,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实验设计和创业计划等形式。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独立完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过研究设计、提出问题、田野调查、设计并收发问卷、跟踪访谈、整理数据、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或建议等环节的完整科学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学术品格。
此次结项的项目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项目团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王顺同学负责的“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获得了深圳卫视《别对我说谎》栏目的合作机会,成为该栏目组的专家顾问,担任每期测试嘉宾的工作。经过与深圳卫视的合作,项目组打出了知名度。先后与北京电视台、新京报、新华网等知名媒体进行了接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法学院马超同学负责的“宁夏银川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调查”项目最终成果《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失地农民致富新路——宁夏银川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调查调研报告》提出的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失地农民进行“二次创业”的对策建议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的充分肯定,并出具了课题评价意见函。国际法学院毕然同学负责的“同心同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业规划”项目获得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第三名,并成功进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成为昌平区政府重点扶植的创业项目之一,目前正在洽谈一个300万元的天使投资项目。此外,法学院谢丹同学负责的“关于被拐儿童解救后权益保障阻滞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公安部“宝贝寻家”计划被解救儿童为例”最终成果《论被拐儿童解救后的权益保障》、民商经济法学院李隽溥同学负责的“我国网络贸易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最终成果《我国电子交易支付环节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性质研究》、刑事司法学院纪小雪负责的“醉酒、酒后驾车行为入罪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项目最终成果《醉酒驾车肇事的刑法对策分析》等研究论文已公开发表或取得用稿通知。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质量工程”的重要实施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和“本科生校级创新项目”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体系,2007-2010年,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项目资金支持下,我校共有160个国家级项目、50个市级项目和336个校级项目投入运行,约1800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四年间平均每届学生受益面为23%,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得到推广,形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创新文化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