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切问近思”青年论坛第1期成功举办

来源:研究生院   4-2   阅读:
T AAA

3月2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承办的“切问近思”青年论坛第1期在研究生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首期论坛的主题为“‘《公司法》解释三’相关问题探讨”。论坛嘉宾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厅长虞政平法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王涌教授和两位博士生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刘斌博士、经济法学岳洋博士。

论坛以对“切问近思”青年论坛的介绍为开场。“切问近思”青年论坛是《研究生法学》编辑部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下精心打造的特色论坛。“切问近思”源于《论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寓意本论坛将立足于社会现实,深度剖析学界前沿热点,以博士生或优秀硕士生与知名专家学者的对话为组织形式,给予青年学生展示自身研究成果的平台与机会,促进学术理论的深化探索与社会问题的深度解读。研究生法学刊物将同步设定专栏,发布论坛讨论成果。

论坛上,嘉宾们围绕着“《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进行了深入探讨,2011年1月27日发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就实务中的诸多问题做了细致规定,增强了公司法的可诉性,但也使得庞杂的公司法体系的整合更为迫切。论坛进行期间嘉宾们妙语如珠,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虞政平法官就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涉及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做了介绍,提出了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包括公司资本信用的价值追求、合同相对性的理论在公司法中的贯彻、股东有限责任的突破,以及出资的合法性问题。赵旭东教授通过对解释三的提交审议稿和最终通过稿的比较,揭示了解释三未能解决的问题,包括设立无效的条件、后果、责任,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准物权的出资,股权共有及共有权的行使等。刘斌博士对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具体规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解决老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岳洋博士从价值的角度对解释三进行了剖析,认为其反映了国家了对公司监管的加强,公司自治的空间被压缩。王涌教授进行了总结,结合时代背景对解释三进行了阐释,认为其体现一定的进步性,也具有滞后性。

嘉宾们就解释三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公司法体系的整合、股权的善意取得进行了深入探讨,睿智的对话将现场的气氛推向最高潮,同学们也踊跃提问,使整个论坛激荡着思维碰撞的火花。

《研究生法学》主编于江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参与论坛的听众告知《研究生法学》将设定专栏同步发布论坛讨论的主要成果,促进讨论的深入和学术成果的传播。


【背景资料:《研究生法学》编辑部简介】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报,《研究生法学》创刊于1986年,《研究生法学》编辑部成立于1989年。2009年,《研究生法学》编辑部迎来了二十华诞。经历二十年的承前启后,研法编辑部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自办法学刊物的办刊之路:

二十年,研法始终延续品质之传承。“推进学术、培育新人”是历任编辑团队薪火相传、守而弥坚的传统与品质,以力求为学术研究积存薪火,为法治国家略尽绵薄!

二十年,研法始终秉持改革之精神。历经1990、1994、1999、2006、2009年五次改版的研法在固守精华的同时,以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和吐故纳新的开明姿态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二十年,研法始终坚守学术之道德。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平台,《研究生法学》只与知识本身和知识传播相关。“以文稿质量为采用之唯一标准,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不采纳任何形式的关系稿,谢绝一稿多投,不论稿源途径一律匿名评审”,这是研法对学术道德的坚守,亦是对学术品质的承诺!

二十年,研法始终苛求编辑之专业。研法总是近乎苛求地进行编辑的选拔与培养。正因如此,编辑部自身也培育出一批批学术翘楚,二十余年先后从编辑部走出了陈桂明、胡建淼、宋炉安、马怀德、薛刚凌、肖建华、李居迁、吴宏耀等数十位优秀的主编和编辑。高素质的编辑是编辑部生命力之所在,是刊物品质的根本保证!

传统与改革的恰切结合,道德与专业的共相坚持,使得《研究生法学》在栏目设置方面不断探索符合文章内容的形式,如“沙龙”、“专题”、“论文”、“评论”、“译文”、“主题征文”、“名家专栏”等,在注释体例方面亦形成一套具有本刊特色的规范体例;在刊物的专业领域定位方面,力求打造以法学为主体,兼收并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传播平台;对于编辑的整个流程的规范方面,编辑部制定了《编辑手册》,严格规范征稿、审稿、校稿和定稿工作。

现如今,经过历任编辑的努力,《研究生法学》已走出中国政法大学,成长为在全国具有相对广泛影响力的学生自办法学刊物:全国目前已有二百多家法学院图书馆订阅《研究生法学》;研法稿源亦逐步由政法独秀发展至百家争鸣,获得了不仅仅包括大陆高校,而且也包括港、台湾地区高校、在外留学生以及外国高校的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并惠赐稿件。研法名副其实地成为校内外法学青年才俊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

深厚的历史积淀出创造了《研究生法学》的优秀品质,也形成了本刊以传播知识本身为己任的独立品格。品质意味着荣耀,传统意味着责任。我们不忘历届编辑给研法所带来的荣耀,而为了维持并增进这份荣耀,我们将肩负责任,继续前行!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