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民商经济法学院赵红梅老师组织本科生开展腾讯QQ与360大战学术研讨活动

来源:马凯   11-24   阅读:
T AAA

2010年9月至11月,360与腾讯QQ大战(简称“3Q大战”)无疑成为我国最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事件,“3Q大战”究竟谁是谁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次注定会载入我国互联网发展史册的标志性事件,确实有必要严肃认真地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反思,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民商经济法学院社会法研究所所长红梅老师认为正在进行“经济法总论”课程学习的法学专业本科生,同样应密切关注“3Q大战”并不应错过及时研讨反思这一事件的机会。因为“3Q大战”全方位地涉及经济法中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是学习理解经济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绝佳素材。近期赵红梅老师在她的两位教学助理(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梁琰琰、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本科生马凯)的协助下,组织本学期她教授“经济法总论”课程的120余名法学专业本科生,成功举办了一次有关腾讯QQ与360大战的学术研讨活动。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经过了长达两周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准备。赵红梅提出本次学术研讨活动要充分调动“90后”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中的许多人具有熟悉互联网和各种新通讯技术的专长,由同学们担当活动的主角;活动力争符合形式新颖、内容有趣、信息准确、分析专业、探讨深入、论辩激烈的要求。为提升本次活动的水准,赵红梅还特意邀请到近期在“3Q大战”学术研讨中表现活跃的两位青年才俊——现任教于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朱巍博士和现就读于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的王志远博士研究生担任外请专家参与点评。藉此赵红梅与两位教学助理共同设计出了以下新颖的学术研讨活动形式——模拟电视访谈节目。具体设想是:将参与访谈的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是多家网络公司组、政府等组和多位网民组。愿意参与访谈的学生事先自愿选择报名参加某一组并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每一组设一名主持人和若干名嘉宾进行陈述论辩,嘉宾扮演特定的角色(如腾讯公司或360公司的代表),站在所扮演角色的立场、以该角色可能的讲话方式陈述辩论。三组访谈环节结束后由外请专家和赵红梅点评和总结。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于11月18日下午13:30——16:30在新校明205教室如期举行。

第一组访谈,首先由主持人路畅同学系统地介绍了“3Q大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争点。其次由六位嘉宾分别代表不同的网络公司陈述了己方的观点:周孚蓉、黄彦奇、毛青青同学分别代表腾讯公司和支持腾讯的可牛、金山公司,孙博通、高子涵、谢韵佳分别代表360公司及支持360的搜狐、盛大公司。随即各位嘉宾在阐述完己方观点后,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交叉反驳论争。

第二组访谈,孔令君、边琨琪、卫孚嘉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消协、互联网协会、工信部的角色,并通过回答主持人崔嘉琨同学的提问,中规中矩地表明了各个部门对此事件的态度及将会采取的相应对策。

第三组访谈,王丹阳、黄晓琴、林德弟、马秋雯、刘博、卢慧华六位同学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网民,他们极富想象力地自我设计并扮演了网络水军、电脑高手、中学生、大学生、公司白领、影楼老板娘等角色,非常形象生动地阐述了“3Q大战”给自己带来的诸多烦恼,表明了自己对本次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主持人张元元同学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接下来对网络法深有研究的朱巍博士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赞赏了同学们的表现,认为表现出了很高的观察和评论水准;随后他认为同学们对于“3Q大战”的深层原因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误,并指出本次事件真正的受害者是广大网民,而大量“水军”的参与对舆论起了不小的误导作用。

随后对竞争法深有研究的王志远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点评。他从三个法律层面对“3Q大战”进行了剖析,并主要以反垄断法的相关理论对“3Q大战”进行了精辟解析,并回答了腾讯是否构成垄断等难点问题。他的讲解使同学们对竞争法产生了兴趣。

最后,赵红梅进行了总结。首先她肯定同学们的总体上表现非常出色,并很有策略地对陈述略显平淡的同学提出改进了建议。其次她对两位博士的指导点评表示了感谢,并建议同学们今后多向两位博士学习请教。最后她以自己独到的社会法理论,从理性与感性、自律与他律、政府与社会、个体与集体四个方面对“3Q大战”进行了剖析。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在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大家都感到收获良多又意犹未尽。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