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侯廷智主持的司法部“十一五”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研究及其现实意义》通过验收

来源:商学院   5-20   阅读:
T AAA

近日,我校商学院侯廷智主持的司法部“十一五”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已经以专著的形式完成,并且经过国家司法部验收合格,下达了出版通知。此项成果由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完成,目前该成果正在申报进入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研究及其现实意义》这一课题是跨法学、哲学多学科的研究项目,它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与重大的意义。该课题研究组的成员组成了多学科的阵容,各位学者正是认识到这一课题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与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西方法学理论被大量地介绍进来,这对我国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即对西方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过度推崇,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法学领域中应有的地位,也淡化了我国法制建设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为指导的原则。本课题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立项建议,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是法学领域中的一场伟大革命,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工具。

参与本课题写作的各位学者和专家,既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又同时从事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哲学、法学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思想和法学理论体系的诞生,开辟了法学研究领域新的历史篇章,给人类认识社会法律现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工具,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法律观,从而实现了法学理论研究的伟大变革,开辟了法学领域研究新的里程碑,为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应该遵循的法学理论指导原则,也为我们今天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的法制社会奠定了必须坚持的思想基础。

该项成果历经两年,经过课题组反复磋商,认真布置,并经国内相关学者的论证、指导。这一课题的撰写和完成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多位知名教授对此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巩献田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理论研究及其现实意义》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最系统、最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著作。整部著作始终忠实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时时处处准确地引用原著的内容来说明和论证问题。它正确、系统地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即马克思恩格斯从新理性主义法学观到唯物主法学观的演变过程;概括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产权、法律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的重要思想。它为正确认识、切实把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以及我国法制建设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于划清真假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意义十分重大;对于目前我国分辨法律和法学领域的各种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着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一课题的完成也是商学院2010年教学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师生的高度关注。

(编辑 米莉)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