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7点,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第五讲在昌平校区第五阶梯教室拉开帷幕,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良荣教授应邀做客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同时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京港交流研讨会”的重要内容,由科研处主办,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新闻与传播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姚广宜教授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场座无虚席。
李良荣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当前中国传媒发展态势”。首先,李教授简短总结了中国传媒30年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中国传媒经过3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中国的传媒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值得努力的空间。在此背景下,李教授将传媒的发展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传媒功能重新定位时期,90年代的传媒性质重新界定时期和新世纪以来传媒结构重新整合时期。在80年代的功能重塑时期,中国传媒适应经济体制自主经营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形势,成功地将角色从“党的喉舌”转变为了社会的信息传递者。而在80年代末期,中国传媒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政治和经济两个方向的选择,中国传媒迎来了她的第二个时期——传媒性质定位时期。李教授提出了既能满足上级党性要求又符合下层对媒体走向市场的要求的“双重属性”,但也坦诚地承认自己当时这样的总结对于传媒公共性的忽略。谈及新世纪以来年中国传媒的结构整合,李教授认为本阶段中国传媒的发展主要经过传媒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二级电视、三级电视、四级电视,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以及制播分离、编营分离几个阶段。而面对当前传媒业发展的困境,他建议媒体应按其性质一分为四,即政治宣传类传媒、纯企业类传媒、纯事业类传媒和双重属性类传媒。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李教授都给予了悉心解答。在回答同学提问的过程中,李教授还强调了新闻工作者对消息源的深入分析与解读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这是对传媒水准的重要考验。
最后,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表示,通过这次讲座,在场听众都受益匪浅,李良荣教授对中国传媒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分析值得同学们去思考和研究,而他对于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的的精神更是需要大家共同学习。在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历时两个多小时的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