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他们·感动法大】系列报道之二:侠骨仁心——记2009年度“感动法大人物”陈保洋

来源:张琳娜   6-22   阅读:
T AAA

【编者按】自强产生力量,爱心创造奇迹。当这句话又一次在法大的校园中响起时,一群心怀美好梦想和坚强信念的年轻人走上了“感动法大“的舞台。他们自强自立,他们顽强拼搏,他们用微笑诠释着坚强,用坚强谱写了一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青春之歌。

2006年,我校开始深入开展 “自强之星”暨“感动法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如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评选活动发掘了大量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感人事迹,展示了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直面困难的模范形象。今年,为了让我校同学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感动法大人物”背后的故事,即日起,本网特联合学生处共同推出《他们•感动法大》人物系列报道,了解他们聆听他们,从而让更多法大学子能在自强中获得力量,在勇敢中学会生活!

磨难是一种财富,奋斗是一种幸福。但愿会有更多人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力量,不仅仅是感动,也不仅仅敬佩,更是一种自信而坚强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直面人生、努力奋斗的执著精神。

【他们·感动法大】侠骨仁心——记2009年度“感动法大人物”陈保洋

《他们•感动法大》人物系列报道之二:陈保洋

陈保洋,来自豫东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刑事司法学院2005级侦查学,曾两次获得校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出身寒门,他没有被生活打垮,坚信平凡的生活同样可以多姿多彩。先后任我校校艺术团宣传外联部部长、校艺术团副团长、传统文化学社社长等职务,被校艺术团评为“先进个人”……

心怀感恩,他多次参与义务献血和支教活动,2009年寒假参加“西部阳光”组织的支教活动,远赴地震灾区甘肃陇南进行支教。

他说,从一无所知的农村娃到一个知识青年,这个转型转得非常痛苦,也异常艰辛,走向成功的路途也许很漫长,但他会坚持下去;

他说,他其实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自认为并没有很令人感动的地方,如若非说与别人的一些不同,那么也就是自己对物质方面更能满足,在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更能坚持,对荣誉不奢求太多,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没有松懈;

他说,生命不止,自强不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经历,所以感恩。

他,陈保洋,一个自认为简单而又平凡的人,却把平凡的生活演绎得多姿多彩。

侠骨——仗剑天涯侠客梦

像所有年少时期的男孩子一样,陈保洋一直怀有一个侠客梦。从小便喜欢听人讲故事(尤其是奇闻轶事)、看电视则最喜欢古装武侠片、狂热得喜爱读武侠小说的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仗剑走天涯,抱打不平、惩奸除恶、匡扶正义、快意人生。他沉浸在“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里,他迷醉于行走江湖、浪迹天涯、且歌且行、豪情挥洒的情怀中,他在一个个编织得激荡人心、感人肺腑的侠客故事中倾其所有、乐以忘忧,同时将自己的侠客梦做得绮丽、多彩、美轮美奂。

当那份指点江山的豪情淡漠,当那抹年少轻狂的稚气退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人已将少年时代那个极尽美丽,然而却飘渺、不切实际的侠客梦渐渐遗忘。可是他不。在已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毕业生的今天,他在谈起他的侠客梦想时,仍是一脸兴奋、执着与虔诚,如一个孩童般,如此沉醉。

然而,如若仅仅只是执迷于梦幻中,那么这个人,充其量也就是个理想主义的痴人罢。但是很显然,陈保洋从众多侠客身上获得的远不止是一个编织出的梦。在中考失败、高中状态萎靡、为了来到热爱的北京读书而选择复读这样的人生起起落落中,面对困难,他想到的是:大英雄们的人生更是大起大落、历经坎坷,然而他们选择的是坚持。他说他最喜欢的是人物是,乔峰。“也许当初贪享一时安逸、一念之差放弃了为生活而奋斗,在人生的岔路口选错的方向,人生际遇便会大不相同。初高中沉迷于武侠小说、安逸生活的时候我曾经确实想过要放弃,在我们那个小乡村,大家都是在一条道路上这么走下来的。但是我不想这样。看看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英雄们,再艰难也要坚持下来,那时我时常这么鼓励自己。”于是陈保洋艰难得一次次重新站起。这个“起”虽不如英雄侠客们在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中所表现出的傲世豪情、英雄气概,但这确确实实是一种带有侠气、侠骨的不屈和昂扬的生命姿态。

谈到未来,虽然是不大可能像他梦想中的可以在天下形势危急之时挺身而出、拯救苍生,在一切恢复平息之后,抛弃名利回归洒脱且从容的人生那样生活,国学中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深深影响了他。 他说希望将来可以从容且潇洒的走过塞外、关东抑或是烟雨江南,不受束缚、不顾世俗得生活,就像当初他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做出考取我校中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而原因仅仅是“喜欢国学”这样,如此随性,仿如古人般烂漫且天真。

仁心——慈悲为怀济世情

这是源于幼年时代的一个梦——如果北京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能够来到这里给我们讲课,跟我们一起玩,那该多好。如今回首,看当年的自己是这般的天真与幼稚,在会心得微笑之余,眼角是会溢出眼泪的。

出生于豫东平原上一个偏僻的小乡村,这样的他,在来到北京的大学后的感受是,一切都是那么得新鲜和陌生。他说发现自己和陈焕生进城一个样。这样的出身寒门的他,这样的处于花花世界然而贫穷的他,却从未卑微得低下头颅。他说他感谢老师们对他的教导,他说他感谢学校图书馆里有这么多藏书可供他翻阅,他说他感谢他能够享受到这样好的教育资源,他说……在耳边充斥着对法大狭小的校园、拥挤的自习室等等的抱怨声中,突然听到有个人满足地说,他感谢学校、他感恩这个社会,这个时刻,笔者心中一怔,内心微微酸楚然后暖流洋溢。难得这样一个淳朴而善良的他。

也许正是基于幼年时未完成的那个微小梦想,那个在过去年代发生的、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岁月,看似在记忆中已经不留痕迹的,然而却在某天俶尔忆起随后让人久久伫立湿了眼眶的,依然是那个微小的梦想,它悄悄得在小时候埋藏在心底,然后在他温热的心田上生根发芽然后生长,到今天已经强大到足够震撼心灵,为了这样的一个梦想,陈保洋积极得参与包括远赴地震灾区开展支教在内的一系列支教活动,他说“尽管在支教学校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是要知道孩子们是把你当作崇敬对象看待的,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即使是力量微薄,我也想尽力去帮助孩子们。”

“记得小的时候,我比较喜欢读书,但是我们所在的村庄比较偏僻,学校也没有图书馆,自己所能读到的课外书也就是学校给老师订购的每月一期的《故事会》,老师读完后我们去找老师借阅,但读书要排队。有的时候好多天为了那本故事会自己茶饭不思。那时对知识的渴求非常的强烈,但很遗憾,整个小学下来,自己所读的课外书都特别的有限。”抱着这样一个遗憾和为家乡小学建一个图书馆的愿望,陈保洋大学期间,以我校的传统文化学社为依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图书募集活动,让大家把自己的课外书捐献出来,又从学校旧书市场上买了一些书,并积极的联系校外的资源,从校外募集到一些图书,然后自己出资把这些书邮寄回了家乡小学。“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能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增长一些见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外界的向往,能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真的感到很荣耀,很满足。”

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他,用心中满满的感激、用看似微小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行动、用朴实而执着的心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生命不止,自强不息。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经历,所以感恩。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生生不息,对并不丰腴的生命心怀崇敬与感恩,陈保洋,用坚定执着与朴实善良,将自己的生命装点得灿若夏花。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