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做客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政管学院 李晓燕   3-31   阅读:
T AAA

为了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七个一”工程,加强对广大师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3月30日晚6:30,党委宣传部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邀请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先生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中国的中东政策及伊拉克问题”的精彩报告。

孙必干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四十多年,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与中东国家打交道,对中东形势和我国外交的相关政策非常熟悉。在当晚的讲座中,孙大使首先从五个方面对中东形势和我国的中东政策做了介绍:第一,中东的历史和阿以争端的由来;第二,阿以和谈的进程以及中东问题各方矛盾的焦点;第三,中国的中东政策发展过程;第四,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的设立及其职责;第五,中东问题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孙大使的报告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论认识基础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同学们纷纷就自己关心的中东热点和我国外交工作的相关问题向孙必干大使请教,孙大使的精彩回答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不仅从此次报告中了解到很多国际知识,而且被孙大使奉献祖国、无私无畏的外交家精神深深感动,报告会的成功举办给大家带来了多重收获。

此次报告由校宣传部长刘长敏教授主持,刘长敏教授不仅代表学校对孙大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而且从国际政治学科的角度对当晚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此次报告同时也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系列讲座的第八讲,讲座的举办得到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力支持。


嘉宾简介:孙必干,1941年生,湖北汉阳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年至1967年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留学,回国后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中国驻也门、叙利亚使馆工作。历任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90年—1994年)、驻伊拉克大使(1994年—1998年)、驻伊朗大使(1999年—2002年)。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刚刚退休的孙必干临危受命,就任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并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位带保镖的外交官。2004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4月起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