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为西部多做贡献而刻苦学习”——访我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法学第二学士学位蒙汉双语班新生

来源:实习通讯员 程弘   11-24   阅读:
T AAA

11月24日,阳光和煦,来自内蒙古的那日苏带着他西部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他梦寐已久的北京。经过入学注册,那日苏正式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班的第一批学生,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这就是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

那日苏来自鄂尔多斯乌市镇,经过公务员考试,被当地的检察院所录取。“这就是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当记者询问他的感受时,那日苏激动地说:“我们以前根本没有机会可以读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国家的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感觉自己很幸运,现在很期待两年以后毕业的工作。”

与同样来自内蒙古的许多的试点班学生一样,这次试点对那日苏的意义显然非常重大,不仅仅为那日苏解决了就业问题,更让西部人才紧缺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家出台这一试点政策不仅能促进政法建设,还能缓解边疆和中西部地区政法人才紧缺的现状。

“试点班的学习正是我们需要的”

对西部政法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样来自内蒙古的新吉乐夫深有体会,他的公务员报考单位是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法院。他告诉记者:“很多当地牧民都用蒙语写诉讼状,而来自汉族的法官根本看不懂,也无法解决其中的问题,所以无论是法院还是检察院都很需要蒙汉双语都会的公务员。”

正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员的需要,我校开设了蒙汉双语班,将专门聘请通晓蒙语的教师,用蒙汉双语进行授课,并特别开设法律蒙语、少数民族法律史2门课程。

那日苏和新吉乐夫都曾经3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最终获得了这样的机会,而他们大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毕业证明上写的却是“法学学士”。对于他们而言,真正掌握的法律知识并不多,这次试点班的学习为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为西部多做贡献而刻苦学习”

当记者问及对于以后可能面临的困难你们怎么想的时候,那日苏带着蒙古人豪放的笑容说道:“没有关系,汉语很难学,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很难考,但是,我们已经来到了在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就要为西部多做一点贡献而刻苦学习,多为国家的发展考虑。”

新吉乐夫也表示,学校很周到,已经开设了双语授课,为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这次试点一方面解决了他自己的就业,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边疆多做贡献,有困难也一定能顺利克服。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