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教学院部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努力下,在广大教师的踊跃参与下,我校第二届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圆满落幕。本届活动自4月15日开始至5月15日,历时一个月。全校共有10个教学院部参与其中,共举办观摩课24场次,听课教师202人,参与研讨教师300余人次,近年入校的新任教师绝大多数参与了观摩与研讨。通过观摩及研讨,使听课的教师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不仅充分到领略到了优秀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精湛的教学技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观摩课的每位主讲教师都各有特点。
本次观摩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院部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到位。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教师,二是课堂。举办教学观摩活动正是为了展示优秀教师风采,交流先进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各教学院部对此都积极响应并精心筹划,规范运作,在宣传、组织、实施、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做得及时到位。整个观摩活动过程中,学院和教学部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积极关注并热情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届观摩活动过程中,各学院领导尤为重视,一些院部领导还带头讲授观摩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教学观摩活动的效果,各院部的研讨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同时保证了较高的的参与度。人文学院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安排观摩和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在观摩课后组织了全院范围教师的教学工作研讨。总之,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保证了观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以观促学、以研推教的良好效果。学校将在未来继续推广优秀示范课程这种形式,通过教学观摩,创造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推动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2. 主讲教师骨干化,观摩课类型多样化。
教师是教学观摩活动的主体,为保证观摩活动高质量运行,各院部对主讲教师优中选优,这些主讲教师都具有教授职称,而且教学经验丰富,学生评价较高,他们对新教师的示范作用明显。
本次观摩的课程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有讲授课、实务课、研讨课及案例分析课。其中有的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如国际法学院的海商法等,有的是校级精品课程,如法学院的宪法学、行政法案例研习等。
教学观摩课都是随堂进行的,通过观摩聆听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让青年教师们看到了真正常态下的优质课,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有了紧迫感,对于今后自身的教学活动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3. 听课与评课结合,观摩与研讨同行。
现场观摩是通过展示进行示范,而观摩活动更重要的意义,还取决于观摩以后的交流和研讨。听课教师通过听课,对同行的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专家点评,以及经验传授、问题剖析,大家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学亮点,找问题,提建议,形成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氛围,在教学中研讨,在研讨中教学,实现了观摩课确立的示范性效应。青年教师纷纷表示要将平时的听课,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博采众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磋商的良好氛围将继续延续下去,教师们在交流、研讨中的分歧争论也将继续深入,例如: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等,教师如何创设互动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给学生空间、特别是思维的空间,以及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实效性之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本届教学观摩活动留给老师们的思考。
以“示范•交流•提高•”为主旨的教学观摩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不仅为广大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打造良好的教学平台,同时也将为促进教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