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法与经济学系列讲座第八讲——中国经济与全球化问题举行

来源:法与经济研究所 图/摄影工作室 艾群   12-12   阅读:
T AAA

12月7号晚上,“法与经济学系列讲座第八讲——中国经济与全球化问题” 在研究生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燕分别做了精彩报告。讲座由高浣月副校长主持。

报告从王建教授开始,他主要综合地介绍了中国加入WTO五年来我国国内的主要情况以及WTO与全球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王教授先用一系列数据,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科技进步和金融实力等方面,客观地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接着谈到了其中存在的如能源消耗过大、贸易摩擦加剧等一些重大问题。最后,王教授通过对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经典贸易优势理论的全新贸易优势。并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凭借着这种贸易优势,中国将会在这个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报告的第二部分由石小敏教授为大家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与改革。石教授生动的分析主要借助了三个比喻:“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这龙之三态的发展趋势;黄河曲折迂回、毕竟东流的改革历程和两条腿走路(政治、经济)的改革模式。石教授风趣的演讲风格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最后王教授的“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必须相辅相成、综合运用”的观点令学子们豁然开朗。

报告的第三部分,张宇燕教授为我们精彩地分析了全球化中的中美关系问题。张教授以一位前赴美外交官的切身体会,从美国宗教色彩浓厚、实用主义强、利益集团化、行政权主导等自身的特点,谈到以GDP、货币、科技以及其它各种软硬实力所体现出的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然后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目标、七大问题”浓缩了美国的对外政策,最后使用了“重要、复杂”这两个词精辟地概括了全球化中的中美关系。

讲座最后由法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继晔博士做了简短的点评。同学们与各位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