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请你带走“五句话”——校长马怀德在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来源:新闻中心  6-20   阅读:
T AAA

(校长马怀德在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陈光中先生、应松年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毕业生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以北”首都大学生体育馆隆重集会,举行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我代表学校向毕业生同学们道一声最诚挚的祝贺,向各位老师、校友和家长道一声衷心的感谢,向即将远行的同学们道一声珍重。

各位同学,看到你们喜提学位、兴奋无比的样子,由衷为你们感到高兴。想想几年前对你们的承诺,心情也有些复杂。我曾说过,你们这一届的毕业典礼将在法大自己的礼堂举办,可惜我“食言”了,虽然我们的大楼早已巍峨地矗立在那里,但无法使用,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自己的毕业典礼安排这里。现在,看到你们满心欢喜、宽容大度地坐在这里,稍感安慰。今天,我可以负责地向大家承诺: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别人的地盘毕自己的业”。等到明年,我们就会启用新的教学图书综合楼,拥有我们自己的礼堂。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还会有新的食堂,新的广场。可惜的是,你们都无法享用了。当然了,如果特别想用,也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你们入校这三年,赶上了学校发展的好时候。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称赞法大是“我国一所著名高等学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年底,我校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时隔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勉励我校团员青年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所211高校,连续两年被总书记点赞,被社会关注,这在全国高校并不多见。这意味着,法大要在培养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肩负更重要的使命,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三年,全国教育大会顺利召开,国家对教育空前重视,教育问题屡屡成为舆论焦点。社会对你们的期望值高过任何时期,不仅要求你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你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某演员事件以来,舆论热炒的论文造假,就没少让你们担惊受怕。学术打假,规范查重,论文抽检,档案审查,体检面试,录用通知还没发。

这三年,新技术科技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一日千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基因编程、5G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虽然你们已习惯用自拍、点赞或发红包来庆祝毕业;用朋友圈的分组可见来划分亲疏远近;用各种app指引出行、就餐和娱乐。但个人的隐私、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天,你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步入陌生的职场。毕业的压力刚刚解除,职场和社会压力紧随其后。身处变革的时代,面对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社会,我能够理解你们的憧憬和担忧。此时此刻,我想跟你们一起整理一下在法大的所悟所得,分享一点专业知识以外的人生体会。如果前天我在昌平的本科毕业致辞是鼓励型的“青春版”,那么今天的恐怕就是警示型的“成熟款”。因为近60%的本科生并未走出校门,他们只是从昌平走到学院路或其他校园,你们才是真正走出校园的那个群体。如果我说了什么 “扎心的话”,也请你们别介意。

有人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你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法大三年,除了专业知识,在你们身上应该留下什么?我认为至少是十个字:情怀、格局、理性、修养、担当。这是法大的精神气质,是你步入社会的立身之本、成事之要。临别之际,就把这“五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第一,多一些情怀。法大人始终把服务国家和社会看作是自己人生的目标。“家国情怀”是校训“致公”精神的内在要求,无论是从前的北京政法学院,还是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大从来都不缺心怀家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师生校友。前几天我翻阅校史,看到建校之初,首任院长钱端升先生刚一上任,就四处奔走,忙于请毛主席题写校名、规划新校园、组建学术委员会、设计培养方案等校务,一个学贯中西、著述等身的法学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北京政法学院初创建设中,令人动容。今天,肩负着“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使命的法大人,续写着家国情怀的新篇章。我知道,像费安玲、管晓峰、张秀华、王涌、刘智慧老师一样,很多同事默默地为学生组织读书会,从事着既不算工作量,也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常年坚持,毫无怨言。我还知道,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也就是你们)曾奔赴全国四省五地开展支教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2016级法学院研究生樊玉洁,入学之初就前往法国难民营做国际志愿者,2017年又在黎巴嫩、约旦等多国难民营实地调研考察,还在联合国援助审理红色高棉特别法庭实习,对人类苦难充满同情。这就是法大人的情怀,希望你们永远葆有的精神。

第二,多一些格局。法大人心胸宽广,永不言弃,不在乎一时输赢和成败,不计较个人进退和得失,胸中充满了大格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彰显了法大人在人文精神、法律精神、科学精神、公共精神上的格局,“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体现了法大人在政治责任和时代担当上的格局,“课比天大”表现了法大人在潜心育人上的格局。建校67年来,我们的前辈虽历经磨难,备受挫折,但胸怀天下、经世济民的格局气度没有变。年届九旬的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为民法典编纂忙碌,陈光中先生为刑事诉讼法与监察法的协调鼓与呼,张晋藩先生本月还出版了两部专著,应松年先生从没停止过为法治政府建设奔走,李德顺先生倡导的“人文法大、法大人文”体现的就是法大人的格局。一代代优秀的法大人追寻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和大格局。他们胸襟宽广、天地澄明、内心宏阔、灵魂奔逸,用自己的大格局成就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法治的昌明,社会的和谐,也感染着晚学后辈。尽管社会上总不乏一些格局不大,境界不高,以邻为壑,追求一己之私,算计个人得失,渴求浮华虚名和蝇头小利的人和事,但都为法大人所鄙视。

第三,多一些理性。理性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社会宝贵的资源。法大人秉持“只向真理低头”信念,既坚守客观理性的规范主义立场,又不乏古道热肠的现实关怀。面对法律问题,法大人往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用最冷静的法律手术刀解剖案情,实现个案的公平和正义;面对社会问题,法大人心智成熟,通盘考虑“国法、天理和人情”,有意识地打破学科间的藩篱,运用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做出判断。法大人具备最清醒的思路和最坚定的立场,善于从全局高度、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懂得围绕公正的程序和实体的关切开展当下工作,为的是匡扶正义、定分止争,妥善解决社会矛盾,体现了法大人健全的理性人格。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任性和暴戾冲撞着社会底线,非理性的冲动威胁着现实秩序。有人因为感情受挫、考试失利、答辩遇阻或者就业无望而不惜选择极端手段险些酿成惨案,让人扼腕。希望你们永远坚守法大人的理性立场,示范社会,造福人民。

第四,多一些修养。教育的目的就是立德树人、磨炼意志、提升素质,造就有修养的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节俭朴素、同情怜悯这些美好的品质定义了修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每个法大人的基本素质。面对自己,法大人坚持把自己的事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争取今天比昨天更优秀,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面对他人,法大人奉行“看人长处、帮人难处、想人好处”,多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好事,践行“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誓言,像校花玉兰一样,彰显质朴圣洁的气质、散发沁润人心的芬芳。法大历史上“四大才女”就是修养的典范。前几天我去看望薛梅卿教授,薛老师年届九旬一人独处,家里窗明几净,整洁有致。她不仅笔耕不辍,而且热心公益,反复叮咛我一定要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美化好校园,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学校的热爱生动诠释了一位法大人的深厚修养,让我感动。三年来,你们生活在拥挤的校园,因学校资源紧张,不得不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不便利,但充分理解学校,感恩老师,几乎没有责难和怨言,而是默默地承受,甚至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你们想到的是给自己的师弟师妹争取一点“福利”,这也是你们的修养。

第五,多一些担当。心怀家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一代代法大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法大人的初心。他们不只追求“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理想,更是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践行“天下为公、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校宪法学教授廉希圣老师不顾87岁高龄,依然在科研一线忙碌,将参加“基本法”的所有日记材料整理出版,还原立法全过程。他说:“这件事属于抢救式挖掘研究,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因为当年参加立法的老人只剩我一个了”。这就是法大人的担当。就在几天前,湖南小伙子欧阳果华同学,他是政管学院博士生,志愿到新疆伊犁就业,临近毕业还不忘为师弟师妹“谋福利”,建议学校通过博士服务团和硕士服务团支持边疆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法大人的担当。

同学们,情怀、格局、理性、修养和担当是法大给予大家的馈赠。你们即将离开母校,请务必带上这五句话。也许有同学会问,这五句话都对,甚至是常识,为什么非让我们带上?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你的事业、生活和健康。法律人说话要讲究证据,今天主席台就坐的几位终身教授就是明证,他们有情怀、有格局、有理性、有修养、有担当,正因如此,他们事业顺利,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相信我,你们只要坚守并实践这五句话,你们收获的将是事业成功,生活美满,身体健康。有一天,当大家散落在世界的两端,祖国的南北,在相距远、相见难、不聚只散的日子里,请你们翻出这些馈赠,祝福彼此,继续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守望法大的初心,追寻法大人的梦想。

祝大家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