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每一个不同的细节,却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动;每一张不同的笑脸,却蕴涵着同样的美丽。法大的女老师,就为我们演绎着这样的感动与美丽。
因为睿智,所以美丽
记得某位同学做自我介绍时曾说:“我一天要睡12小时,每周只听郑小川的婚姻法。”虽然略显夸张,但还是不难看出郑小川老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听郑老师的第一堂课,我就被她甜美而舒服的声音吸引,觉得听她说话就能让人从清晨的昏昏沉沉中彻底苏醒,顿时精神百倍。听郑老师的第二堂课,我就被她生动而活泼的授课风格深深折服,觉得她是一个能把枯燥的法条还原为真实的生活的好老师,而且有着不亚于男老师的幽默感。听郑老师的第三堂课,我发现她不但是幽默的,而且更是睿智的,她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就要使自己跟别人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相同。这句朴素而蕴含哲理的话被她在今后的课堂上反复提到,我仿佛从中看到了这位女老师淡泊而美丽的心灵,也深信她一定是一个懂得生活、善于创造快乐、发现幸福的智者。
元旦来临之前的某一个下午,我意外地收到一张贺卡,打开一看,居然是郑老师寄给我的新年贺卡。惊喜之后是惊讶,我虽然一直在听郑老师的课,也与她有过几次简短的交流,但她是如何知道我是谁,在哪个院哪个班呢?后来才想起期末来临之时郑老师曾要求我们找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反馈给她,很多同学都在课间递上了自己的建议,我也一样,这大概就是郑老师给我寄贺卡的原因吧。原来,学生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会成为郑老师感激的理由。这张贺卡所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早已远远超过了新春的祝福。
因为真诚,所以美丽
第一次见到朱素梅老师在她的批判性思维课堂上。我刚在座位上坐下不久,就进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一头柔顺的长发随意扎成一束,长长的碎花棉裙衬托着她温柔的笑脸,让人感觉清新而自然。她一上课就很诚恳地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还没有教材出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听我的课不需要做笔记,但你们必须积极发言,这个教室不大,我希望能认识你们每一个人。”在讲授式教育占据主导的大学校园里,朱老师互动式的教学构想犹如一阵春风吹过我们的脸庞。在今后的课堂中,朱老师一直扮演着一名引导者的角色,她总是向我们展示她精心搜集的图片和资料,启发大家提出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对于任何一名同学的回答,不论精彩与否,她都会给与鼓励和肯定,因此,课堂氛围总是如此地融洽和温馨,讨论从来都没有冷场的时候。
朱老师常常引导我们把批判性思维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她曾说过:“生活中的每个问题都会有不只一种的解决方案;即使没有你实在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不用着急,你可以来找我聊天,我非常愿意帮你。”曾经有一名学生在傍晚时遇到了正要赶班车的朱老师,她跟朱老师说自己心情不好,问她能否陪自己聊会儿天。朱老师欣然答应,全然不顾班车即将离开,跟那个学生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那一夜,朱老师都没有回家,一直陪着那个学生,直到天亮。后来她告诉我们,其实她并不认识那个学生,但是有学生信任她,是她最大的幸福。
因为知性,所以美丽
印象中的吴平老师常常一身黑色装扮,显得端庄而精神。每次上吴老师的行政法,我都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她用深厚的学术功底、一以贯之的理念、真实的案例、富于逻辑的分析,让我重新认识了行政法,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和她的行政法课。从她身上,我懂得了知识如何让一个女性变得更加优雅而美丽;也是从她身上,我学到了让我受益一生的法学理念,我更加坚信一名好老师是可以对他(她)的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的。
严谨的学术作风丝毫没有影响吴老师的善解人意与平易近人。她会善意提醒大家下节课要布置案例作业,并要求我们转告没来上课的同学,即使对那些一直缺课的学生,她也没有丝毫责怪的意思,认为他们有权利选择听别的老师讲课;更让我感动的是吴老师竟然在百忙之中认真批改了每一份作业,并发还给我们,还对没能在所有作业上写上评语向我们致歉。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觉得,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进了许多。
法大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教师,她们用女性独有的视角诠释着自己对学术的理解。她们的课堂上,学理的火花与生活的气息齐飞,师者的智慧与学生的激情共鸣,演绎着最让人陶醉的求知圆舞曲;课堂外,她们以学者的身份活跃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会上,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着中国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我们真心感谢法大所有的女老师,她们仿佛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谱写着法大最温暖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