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应注重提高四种力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督导 常绍舜   11-7   阅读:
T AAA

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思政课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而课堂教学力的强弱对思政课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意义。根据经验,思政课堂教学力主要有四方面构成:一是吸引力,二是渗透力,三是启发力,四是引导力。若单纯从技术层面讲,具有这较强四力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否则就一定是失败的课堂教学。 首先是要有吸引力。所谓吸引力,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学生爱听和愿听,这是搞好思政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如果一位教师讲课,学生根本不爱听,或中途走人,或堂上睡觉,或干别的事,则这堂课一定是失败的课,无论教师讲课的内容多么正确、多么重要也是枉然。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首先想着如何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你讲的内容始终感兴趣,喜欢听,愿意听。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下功夫: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思政方面的知识需求,做到有针对性教学,那种不顾学生思想政治现实状况,只顾照本宣科的思政课教学是不可能受学生欢迎的;其次还要讲究鲜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一上课就被你所讲的内容和方式吸引住,直至下课。现在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为我们了解学生情况、改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尽可能把教学方式搞得鲜活些、内容生动些,努力增强思政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其次是要有渗透力。所谓渗透力,就是指教师要使自己所讲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入脑、入心,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和信仰。如果一位教师讲课,虽然能吸引学生,但所讲内容却不被学生接受,甚至遭到学生拒斥和反驳(故意引发学生反驳的教学技巧除外),则该堂课无疑也是失败的,因为它根本达不到教育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当然要真正做到有渗透力也不容易,它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新颖性、现实性、有用性,在制定教案时,则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逻辑性、合理性、系统性。事实说明,一堂思政课的讲授内容只有使学生感到确有道理,并且对自己的思想、政治成长有价值,对其正确理解现实有指导意义,才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知识系统和价值追求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是要有启发力。所谓启发力就是指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映和进一步思考,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而只能讲其精华和关键部分,余下的内容就要靠学生自觉在教师所讲内容的启发下自己去把握和探索了。一堂思政课是否有较强的启发力是衡量该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方法的关键。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学,去思考国家的前途和人生的真谛。教学启发力的大小,不在于教师讲课内容的多少,而在于教师是否讲得透、抓住纲。可惜我们现有的思政课教师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这从考试答卷中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低下而只会背诵标准答案上就可看出来。

最后是要有引导力。这里所谓引导力是指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能够成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这也是思政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当然要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但却绝非是做不到的,在这方面,中外很多名师都作出了典范。此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这也是目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指针和基本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较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就说明我们的思政课是成功的或基本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当然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在短短几年的学校生活中难以表现出来,而只有通过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得到显示。因而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检验,亦应该通过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来做出。

总之,一堂好的思政课堂教学是由吸引力、渗透力、启发力、引导力这四大因素构成的,教学主管部门应当努力培养思政课教师的这四大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亦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这四方面能力,以使我们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一个新水平。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