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都时评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黄进:打造法大智库 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9-6   阅读:
T AAA
  •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智库建设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一个引领性发展方向。

  • 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也是继“2011 计划”之后又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将引导高校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

  • 对于国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和部署,已经在国家法治建设中起到了智库的重要作用。

一、对法大智库建设的思考

当今世界,智库作为政府的“外脑”,作用日益凸显,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决策。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关于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讲话以及教育部出台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无不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新型智库建设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一个引领性发展方向。同时,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也是继“2011计划”之后又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将引导高校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对于高校而言,理应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加快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一所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始终以“经国纬政、法治天下”为己任。长期以来,法大充分利用自身法学优势学科资源,一直在为国家科学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提供智力支持,已经在国家法治建设中起到了智库的重要作用。对于国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法大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决策和部署。2013年12月,学校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智库建设若干意见》,随后出台了《法大智库研究团队支持办法》,并明确提出把“法大智库”建设成“国家级智库”的目标。

在法大智库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为目的,以提升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能力为重点,以学校法学和政治学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为主要依托,充分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团队,加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力争取得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计献策。

二、法大智库建设的主要进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法大智库目前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格局,即“法大智库”、“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和“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政法编辑室”三者协调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有效运行。

1.学校集中力量整体打造“法大智库”品牌,根据学校出台的《中国政法大学智库建设若干意见》和《法大智库研究团队支持办法》,2014年4月学校学术委员会遴选出10个“法大智库研究团队”以及5个培育团队。具体做法是:以“法大智库”作为学校整体智库面世,各“法大智库研究团队”是“法大智库”的一部分;同时,以突出在法治建设领域的咨政育人启民作为“法大智库”的鲜明特色。入选的智库研究团队建设期限为4年,学校每年为每个智库研究团队提供20万元的经费支持.入选培育计划的智库研究团队培育期限2年, 学校每年为每个培育团队提供10万元的经费支持。智库研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定和实施智库研究团队建设方案。每个智库研究团队每年提交的咨询建议稿件不少于10篇。学校统一编制《法大智库建议》,成立编委会,统筹智库研究团队咨询建议的报送工作。截至目前,《法大智库建议》编辑部共收到稿件57篇,已编发6期。

2.学校着力重点打造“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进入国家“2011计划”的协同创新中心。为了充分发挥该中心在“资政育人”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利用其广泛、深入、高度协同的优势,学校着力重点打造“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使其成为“法大智库”的拳头产品。首先,在建设思路方面,以中心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创新团队为依托,以提升中心咨询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为国家法治建设和司法文明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其次,中心不定期编辑《成果要报》和《研究报告》。《成果要报》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办《成果要报》和教育部《专家建议》的要求编写,报送教育部、全国人大、中央政法委和国家司法机关等国家党政机关;《研究报告》作为交流读物赠送相关研究机构、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和知名专家学者。第三,强化考核,要求每个创新团队每年应提供不少于4篇政策咨询建议稿和4篇研究报告。其中,被采纳编入中心《成果要报》的不少于2篇,编入《研究报告》的不少于2篇。截至目前,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智库编辑部共收到稿件108篇,已编发《成果要报》12期,《研究报告》4期。

3.学校全力支持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政治法律编辑室的工作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设立《高校智库专刊》编辑室的要求,《高校智库专刊》“政治法律编辑室”设在中国政法大学。这是教育部社科司对法大社科管理工作和智库建设的肯定和信任。法大副校长张保生教授担任“政治法律编辑室”的负责人。《高校智库专刊》“政治法律编辑室”设立了编委会和编辑工作室。编委会由全国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决定年度选题,作为专家参加稿件的审读。编辑工作室负责选题的发布、稿件征集以及稿件送审和报送等日常工作。中国政法大学为编辑室提供了办公场所以及经费支持。编辑室建立了自己的运作机制。每年1月份召开编委会,确定当年选题,7月初根据情况调整下半年选题。稿件征集采取公开和约稿方式,前者根据选题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征集稿件,后者向特定专家约稿。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学校各智库研究团队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就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建言献策。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政治法律编辑室”已经面向全国征集了两批共85篇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的稿件;“法大智库”也征集了30篇稿件。以上稿件已经走完编辑程序,正在向各相关决策机构报送。

三、进一步推进法大智库建设的设想和主要举措

1.整合三大智库资源,建立高效顺畅的智库成果编发体制

中国政法大学现在已经开展的三大智库建设工作,目前在编辑人员、成果编发程序上各自独立,在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拟将三大智库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智库编辑团队和一套统一的智库成果编发机制,既可以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又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合理调配成果,从而推进打造“法大智库”整体品牌。

2.借助校外和社会力量,建立智库成果购买政策

仅靠单个学校自身科研力量建设智库,资源和优势毕竟有限。若能打开视野,加强协同创新,通过“借外脑”的方式吸纳校外和社会成果,以求集众智为我所用,可望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智库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因此,学校拟建立智库成果购买政策,以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和方式将校外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吸纳进来,将“法大智库”打造成为国家级智库成果发布平台。

3.将智库成果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增强高品质成果产出内在驱动力

引导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将智库成果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智库成果的采纳、登载、反响及获得批示,应当与教师的考核、晋职、奖惩等挂起钩来,并建立与不同层次、程度的社会效果相适应的分级激励机制。现在,法大已经把智库成果列入学校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和评奖,并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的考核标准之一,以后还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4.加强智库成果的传播推广,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世界知名智库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度重视成果的传播推广。法大智库建设不仅要推进出好思想、好理念、好成果,而且还要建立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有需求的组织输送智库成果的有效途径,善于运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加大对智库成果的传播推广,增强对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总而言之,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是高校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的历史使命。中国政法大学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其在法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的传统优势,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建言献策,做出贡献,为将法大智库打造为国家一流智库而努力奋斗!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 第7期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