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生?谁来报到?
法学院迎新生的展台前,一位中年妇女左手拿着录取通知书,右手拉着一大箱行李,焦急地询问着什么,额头上已渗出的豆大的汗珠却丝毫没引起她的注意。“同学,你给看一下她是不是你们院的?在几班呀?该如何报到啊?你们院怎么样?她住在那个宿舍楼?……”还没等接新的工作人员说话,这位母亲就急不可耐地递过手中的录取通知书,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并且还不时瞟一眼站在不远处纳凉的女儿。这样的镜头在各院的展台前、学校办理各种手续的部门前屡见不鲜。本应是报到主角的新生却站在一旁袖手旁观,,因为放心不下陪同前来的家长们反而似乎成了新生,他们跑前跑后,排队办理各种手续,忙得不亦乐乎。
到底谁来这里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家长?学生?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生?新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独立面对。
就在我冷眼看“家长报到”这一怪现象时,两个在人海中若隐若现、单薄的背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其中一人手上拉了一个箱子,另一个人背上背一个书包、手中提两包衣物,进了校门就大步流星地向法学院展台走去。我环顾四周没发现在他们身后跟着家长,于是确信这两位新生应该是自己不远千里来到学校报名。帮助他们顺利报到的念头油然而生。
谁也不会拒绝一位老生的帮助,这两个兄弟也不例外。原来哥哥才是我们学校的新生,他堂弟只是来送他的。为了节省力气,哥哥就安排弟弟在阴凉处看行李,由我带着他去报到。接过他手中的报到手续安排表,我就自信地把他引向后勤集团服务台,谁知他拦住了我,“不对,师姐,上面的第二个程序明明是交学费领取学费收据,你怎么把我往那边带?”我的脸一下子就憋红了,本想现在所处的位置离后勤集团设的服务点较近可以先去办理这些手续再去领收据的,可他还挺重程序的,任我怎样解释也说服不了他,眼见无法将错就错只好由了他。这才把他往交费的财务处领,可谁知他瞥见了学校设的“绿色通道”就停下不走了,望着我说:“就是这里,喏,申请助学贷款的地方!”这下我才明白他交不上学费,只能先暂时申请缓交学费,随后申请助学贷款。申请缓交学费的手续很快就办完了,他舒了口气对我说:“师姐,我们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去领电卡、饭卡吧。”我愣了一下,半天才反应过来他已经办好了手续,就又带他回到了后勤集团服务台。在后勤集团领取各种卡、办理各种手续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插不上手,只是站在一旁看他在那些老师的帮助下一会在这边领电卡,一会又窜到那边取饭卡。不一会,他满头大汗地跑到我跟前,气喘吁吁地说:“都办好了,我们走吧。”
去他宿舍的路上,他和他的弟弟指着路边的建筑物不停地问我:“师姐,这是咱们的教学楼吧,我们昨天还跑进去听了一堂你们的国际法,不过没听懂;那是篮球场,我们昨天在那打了会儿篮球;还有那儿,我们……”我的耳边全是他们给我介绍学校情况的声音,但我的脑子却乱哄哄的,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只在思考一件事:到底我今年上大几了?他们该上大几了?怎么好象他俩比我还了解法大的一草一木?他们这一个小时不到的表现已让我感觉自己成为了一名新生,而他们才是在这个学校呆了几年的老生。
这位新生只不过是学校两千名新生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他的父母并没有来学校送他也许不是因为不想来,毕竟从湖北监利县到北京也要做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毕竟他还是一个没出过远门的高中生。但也许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金钱,也许是要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无论怎样,即使没有家长的陪同,这位新生在报到的前一天就已经了解了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到北京的著名景点颐和园游玩了一趟。他已经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样两场角色错位的戏剧中,我们似乎都能寻到点自己的影子,怪不得老听家长们抱怨这世界颠倒了呢。真不知道到底是这世界颠倒了,还是我们自己偏要倒立着行走去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