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我校第二届“学术十星”终于揭晓。颁奖典礼台上“十星”光彩照人,台下的同学们也深受触动。很多同学跃跃欲试,立志在下一届“学术十星”论文大赛中一展身手。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的宗旨,全面了解大赛评审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准确地把握学术研究领域的评审标准,逸驰空间特派记者电话采访了担任本届大赛评委的我校著名民法学教授、同学们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的龙卫球教授。采访过程中,龙卫球教授就评审过程中对同学们论文的分析和担任本次大赛评委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关于大赛评选中论文的学术标准,龙教授介绍说,本次“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的评选经过了严格的程序。不同的老师代表了不同的学术风格和品味,评委越多,程序越复杂,评选结果就会更趋向科学和公平。在我校48位资深教授共同担任评委的情况下,“学术十星”的选出是老师们合作评价、共同评判的结果。谈到评选过程中老师们共同承认和遵循的学术标准,龙教授认为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论文本身要有规范性,所采用的方法和材料的表现要符合论文写作的要求,同时论文中要有作者个人用心的思考;此外,评委们还很注重作者在答辩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学术潜力,这在评选时也是起关键作用的一点。
获奖的同学是今日的“学术十星”,而没有获奖的同学也并不是不具备学术潜力。龙教授指出,同学们要抓住机遇。机遇中会有压力,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条件。培养学术素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同学们要特别注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术素养:首先,基础性学习。这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根本。在认真听课的同时,书本是课堂之外的老师。更多的时间靠同学们自己科学合理的支配;其次,社会经验的积累。了解社会,才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密切联系实际,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要对知识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和思考。
龙卫球教授从总体上肯定了本次参赛论文的水平和价值。他真诚地说,限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参赛的论文已经很优秀了,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水平的极致。同时,龙卫球教授也指出了同学们论文中存在的不足,给同学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中肯的建议——论文鲜有新材料,对选用的材料挖掘不够深刻,论文中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创造性的成果不够厚重,观察问题的视角也不是那么的丰富;论文的方法运用上不够成熟,没有很成型的方法或对方法的使用不到位,论证的说服力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龙卫球教授还特别指出,同学们缺乏形式规范的训练,在规范训练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学术十星”大赛是同学们的学术盛会,是对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的鼓励。每次大赛都会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经验的积累会使以后的大赛更加趋于完美。龙卫球教授鼓励同学们怀着对获奖同学的尊重、认同的心态,多参加这一类的活动,从中得到更多的交流机会,增加知识的积累,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
当晚颁奖典礼结束后,龙卫球教授主持了题为“名家欣赏——学术人生”的经典论坛。他以幽默、亲切而又充满智慧的主持,引领同学们聆听了巫昌祯、孙国华、郑成思、樊崇义、梁淑英等法学界“恒星”的学术人生历程。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拉近了同学们与法学界泰斗的距离,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正如龙卫球教授在论坛的开场白中所说,一个学者的成长一般要经历少年成名(不等于成材)、中年成材、老年成星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绝对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让我们谨记良师的教诲,抓住机遇,不懈奋斗。我们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必将在未来赢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