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范凯洲:书中蕴格局 品茗自淡泊

来源:新闻中心  刁皓璇   10-27   阅读:
T AAA

【个人简介】范凯洲,男,1970年生。199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旋在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工作;94年辞职始律师执业。曾任无锡律师协会刑事辩护委员会主任近十年,受理了数十起无锡市内外重大影响刑事案件和疑难民商事案件,担任无锡市内外诸多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现任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主任;兼任无锡市第十五、第十六届(现届)人大代表;无锡律协维权和福利委员会主任;无锡及常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初入这间办公室,大部分人应该都很难将其与一名法务人员的办公场合相联系,毕竟——刚进门,迎接来客的是一张极为朴实的原木色小圆桌,几把乳白色的椅子安静地环绕在旁;倚墙而立的书柜塞得满满当当,其中一些书被抽出横放,看得出是经常被读的状态;他人赠送的画作、摆件错落放置着;房间的另一侧靠墙放置着一张赭红色的办公桌,桌子正对一面落地窗,窗侧三两绿植,依窗一方木桌,桌上一套茶具并几把茶壶;墙上挂有一幅照片和两幅书法作品,正中那幅遒劲有力的“法舟慈航”颇有意蕴,同时彰显了这间办公室主人的身份——范凯洲,法舟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现任事务所主任。

本次的采访,就是在这间氤氲着茶香和书卷气息的办公室中进行的。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范凯洲祖母的胞弟毕业于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法律学系,这份自小潜移默化的浸染,早早就在范凯洲心里种下了法律梦的种子。而“法治”的进一步推广,更加坚定了他对法律的追求。高三年级学习开始,他就在文具盒内侧写上:“奋斗,中国政法!”来激励自己,在高考到来之前的那个火热的夏天,范凯洲一笔一划郑重地在志愿表上写下——“中国政法大学”。

(此照片中的衣服是当年政法大学的校服)

1987年秋天,当范凯洲离开自己的家乡靖江,出发去北京时,心中满是对即将开启的四年大学生活的憧憬。抵达北京那天,他匆匆在学院路校区的保安室里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坐上了开往昌平的校车。

等到车停稳,当期待已久的校园终于清晰而完整地呈现在范凯洲面前时,他才惊觉:“这与招生宣传完全不一样啊!”教学楼、宿舍和食堂,三座刚竣工不久的建筑物在这片未完全开辟成熟的土地上显得有些突兀。而这座零星散落着几抹绿色、遍地细沙石子的校园,看上去更像是一座荒岛。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却是范凯洲法律之梦的起点。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法大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硬件设施略显欠缺的遗憾。而在彼时大师云集的法大校园中,范凯洲表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当属熊继宁老师。初遇熊老师是在大一上学期时法理学导论的课堂上,这门课程将法律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这群一直接受常规教育的同学们面前,做到了法学启蒙的作用。而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同学们思维方式的启迪,也是范凯洲日后受益颇多之处。“在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中,可能只有百分之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甚至只有百分之五是运用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而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中又只有五分之一来自于老师教授,但老师教的这五分之一就是一个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学法律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尽管已毕业多年,范凯洲仍与熊老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几年前熊老师筹办“系统工程研讨会”时,范凯洲以赞助10万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支持。

在大学期间,范凯洲最常去的地方还是图书馆。“其他同学都知道的,那是我的‘专属位置’,他们一般都不去坐。”提及曾经的自己常常第一个进入图书馆阅览书籍,范凯洲脸上的笑意不禁浓了几分,语调也上扬了些许。而尽管昌平有些偏远,却拦不住范凯洲孜孜好学的心。空闲之时,他也会去北大蹭蹭课,去三角地转一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吸收了更为综合全面的知识。而这些扎实的功底也为他日后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不忘初心,且行且学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后范凯洲被分配到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大学时专业为经济法的他,在检察院内接触的却是刑侦案件的审理,他兢兢业业地对待着这一份略显繁琐但严谨的工作。

从课本上的理论到生活中的实践,检察院的工作经历着实为范凯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方面,由于在检察院处理的是刑事案件,涉及的证据体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思维的严谨度;另一方面,检察院属于体制内的单位,在规范性方面也要求更高。因此,在检察院工作的三年里,范凯洲的思维框架构建得更为成熟、缜密。

1994年范凯洲决定转变方向,他从无锡市人民检察院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中,范凯洲的发展在别人看来一路顺风顺水——从94年始,他先后担任了十多家无锡市内外知名私营集团及国有集团的法律顾问,主要从事企业的房地产和资产并购运作,全程提供了无锡市内外一百余块地块开发的法律事务,操作了诸多楼盘的收购工作,处理了众多楼盘的销售纠纷,并在无锡地区知名的凯燕置业诉金洋房产一汽汽车厂地块纠纷案、香港金马诉益多集团威尼斯花园中心湖地块纠纷案等大要案中均有出色表现。

除此之外,范凯洲的获奖经历也十分丰富。1999年他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律师”;2000年被评为无锡仲裁委员会“十佳仲裁员”;2001年1月作为无锡市律师代表参加江苏省司法厅、省电视台举办的“江苏省律师电视辩论大赛”,获得“优秀辩手奖”,并作为江苏省律师代表参加司法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2001年被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仲裁员”;2007年被评为“无锡市首届优秀青年律师”。

成功绝非偶得,范凯洲所得的成就与他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学习密不可分。“多读书,多思考,要有格局。”这是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所总结的经验。

“心若淡定,无执无失”

今年的九月,1987级校友入学就已经30周年了。他们捐赠的拓荒牛立在启运体育馆前,始终保持着躬身向前、积蓄力量的姿态,已然成为法大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而当初那些在校园各处勤奋读书的年轻身影,在散向全国各地后,经受岁月的洗礼,总以十年为期重又相聚。范凯洲也不例外。

如同十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一般“如期而至”的,还有每年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深度旅行。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结合,这是范凯洲每年必须进行的一项“任务”。品茶、阅读、深度旅行,都是范凯洲用以放松自己的方式。而在身边人看来,这也是他淡泊名利的体现。“在旅行中接触更多的人,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学习。”比起传统的跟团,范凯洲觉得自驾游、自助游更为舒适、不受拘束,也更能达到旅行本身的目的——从繁忙琐碎的世俗公务中抽身,完成身体与灵魂的一次荡涤。

“心若淡定,无执无失”——这是范凯洲喜欢的一幅字,如今挂在办公室的墙上,不时用以自勉。同样,这也是他对于法大学子的期待。最后,这位一向语速较快的律师如此寄语现在的师弟师妹们:“应该学好自己专业内的知识,同时保持与社会的接触,时刻保持综合性学习。”语毕,眉宇舒展,眼中平和,尽显期许。

编辑 黄雨薇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