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大人物  >  正文

基层校友寻访|王俊峰:AI赋能,青少年普法可以这样做

来源:校报编辑部  记者 廉静雯 通讯员 郑嘉宜 叶芷璇   10-10   阅读:
T AAA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我校组织“根植祖国大地 播洒法治阳光”法大基层校友寻访活动。本次活动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指导思想,以“青春践行二十大,法大校友在基层”为主题,聚焦扎根全国各地基层的法大校友,讲述他们的经验,记录他们的人生,展示法大校友的精神风貌,鼓励更多的法大学子走向基层,在祖国各地播洒法治阳光。

个人简介:王俊峰,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1999级,参与国家八五普法规划调研,浙江省“八五普法”课题组研究员,杭州市“八五普法”规划首席专家。曾代表腾讯参与《网络安全法》立法全过程,创办杭州晓法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法治宣传与法治教育工作,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普法数字化。

99年入学法大;04年顺中国入世之势成为最早一批WTO方向的国际法专业研究生;成为律师后承办了中国第一起同时采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双反”案件;博士毕业后先后在腾讯、阿里巴巴任职;2019年创业做科技+普法。

从博士到大厂专家,从涉外律师到普法创业,王俊峰在法律实务与理论之间反复钻研,但不变的是他对法律的热爱。“我的整个职业赛道,其实就是在法律这件事情上,不停地深入探索。”这一路,王俊峰乘车兜风,山一程水一程,万千世界便成为他窗外的风景。

见天地,法之路

1999年,王俊峰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第一节课是法理学,完全没听懂”,法律的深奥和玄妙使他一头雾水,陌生又难懂的词句令他升起敬畏之心。但他并未气馁,反而觉得法学仿佛笼罩着神秘面纱,有趣又迷人。

“最早的启蒙应该是从对法律的敬畏开始。对学术的敬畏,对法律本身的敬畏,对法律职业的敬畏”,以此为起点,他开始对法律产生兴趣。

敬畏,不仅是王俊峰探索法学的起点,也是他从始至终的态度。“法学是一门值得终生学习的学科,需要反复咀嚼。”03年,王俊峰本科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去香港读研深造,时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黄金时期,他选择了国际法专业WTO方向,成为国内最早一批精于此的研究生。毕业后,王俊峰深耕律师行业,专注于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等案件。

2009年,王俊峰和同事们代表武钢、宝钢,以“美国与俄罗斯对取向电工钢存在重大补贴性的手段和政策”为由,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作为中国第一起同时采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双反”案件,他们面临不少挑战。“学习国外的经验,研究对手的策略,与自己赛跑,与时间赛跑”“每次去开研讨会都得拖着三四个28寸行李箱的案件材料”,王俊峰对当时的场景仍如数家珍,“但好在结果还不错,2010年4月1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取向电工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成为领域专家,王俊峰并未就此止步。处理案件的积累让他越发认识到各国间的法律差异,深感理论知识不足的他有了再去进修的想法。2010年底他再次赴港,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正值互联网大潮兴起,机缘巧合下,博士毕业的王俊峰加入了腾讯,负责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成为较早一批进入互联网立法领域的专业人员之一。他先后参与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网络安全法》的立法工作中,接收来自全球不同国家最前沿的数据信息立法和管制实践,也接触到了头部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段经历为他日后进行普法数字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见众生,法之光

站在法律和互联网的交汇点上,王俊峰开始思考如何将法律知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1+1>2的效益。

当时,司法部就“八五普法”规划到浙江调研,王俊峰作为浙江省“八五普法”课题组研究员、杭州市“八五普法”规划首席专家参加。他走访学校、农村等地,发现虽然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完善,但基层的法律意识仍相对薄弱。“如何有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一简单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片空白。他深感基层法治建设之路的任重而道远。他想做一些事情。

基于这样的想法,王俊峰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普法商业宣传机构———杭州晓法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普法数字化。

在普法宣传推进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将目光聚焦到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最容易被教育的群体,要把法治的种子从小就种在他们心里。”

青少年群体普法的的推广并非坦途。在不少学校和家长的观念里,法律知识被认为是“社会话题”,青少年需要专注于学业,而法律并非生活的重心。如何让人们理解普法的重要性?如何获得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如何让自己的普法工作真正深入人心?王俊峰和团队费了不少功夫。

去年,他的团队走进校园,在浙江省衢州市做了100场公益普法讲座。与校园相连接,“了解学校中更真实、更具体的问题,解决学生更迫切、更根本的疑问”让王俊峰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价值所在。他们持续发力,在衢州市建造了一个2000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中心。与形式单一的传统普法场景不同,王俊峰团队做了更多的新尝试:“现在有AI、元宇宙等这么多技术手段,为什么不用到普法中来呢?”他们通过AI赋能,设计出互动性强、贴近现实的法律情景游戏和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和角色扮演中学习法律知识、体会法律意义,让普法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王俊峰还在尝试写书。他以自己儿子生活的故事为蓝本,在神话背景下记录主角的奇幻冒险故事,并融入法律相关的知识,他将其称为“法律童话”。而且从文字到图片,前期的准备都由AI完成。他希望在做青少年普法宣传的同时兼顾文字的趣味性,“因为要写给小朋友,你要站在他们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写的过程中自己对法律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生动,才能让法律知识真正深入青少年的内心。

“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的法律种子发芽,都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王俊峰说。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对法律产生兴趣,“成长为具备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一目标的实现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

见自己,法之心

王俊峰形容自己永远在追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路上。

他思考法律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并欣喜地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从“服从规则”到“制定规则”的转变。他思考AI时代法律人的挑战,但他持乐观态度:“法律人的重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AI无法替代的。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运用AI,是决定未来的法学生职场竞争力的关键。”

王俊峰还在浙江校友会担任副秘书长。“毕业越久,越能感受到母校的意义和校友的团结”。在与年轻的法律人接触中,他感受大家身上的一种普遍焦虑:社会很‘卷’,试错成本很高,道路很窄。但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更多师弟师妹一些勇气,“极速变化的世界带来了很多未知,但我们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互联网发展的‘小步快跑’思维,打开思路,探索属于法律人的更多可能。”就如王俊峰所言,看清想走的路比埋头赶路更为重要。

他对普法工作也有更多的期待。一方面,他期待看到更多的法律人,无论何种职业、无论何种身份,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他希望普法能不断给法治建设带来正向反馈,成为推动立法、完善执法的新动力。

在法治事业中,王俊峰或许只是一个小齿轮。但正是无数如他一般在基层默默耕耘的普法者,通过每一次耐心的法律讲解、每一个真实的案例分享和每一次勇敢的探索创新,将细小的改变汇聚成了一股推动社会法治进步的洪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王俊峰将继续恪守法之初心,播洒法治之光,坚定地在普法之路上走下去。

原文载于中国政法大学校报第771期(总第1177期)

https://newspaper.cupl.edu.cn/index/index/index/release_id/667/paper_id/3013.html

编辑 张倩倩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