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期开学之际,厚德楼104教室的门上悄然多出了两页手写告示,告示的主人主动提出要给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免费“开小灶”,希望能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尤其是提高听说能力,跟上大部分同学的水平。在这份新告示的旁边还有贴出时间较早的有关其他课程的告示,而这些通告都出于同一人——外国语学院的陈向荣老师之手。
陈向荣,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曾先后被评为我校优秀教师、我校特优教师、全国十大优秀教师,是资深英语专家,精通西方宗教文化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一片丹心在教育
当记者提前来到采访地点时,正碰见这位年近七旬、带着一头标志性银灰色卷发的老师把一盘幼儿教学光碟递给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热情地说:“拿回去给孩子看看,这个对幼儿学习有帮助!”这样的事情对于陈老师来说是家常便饭。
告示中所说的免费开办的基础班便是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受到启发,了解到学校里还有那样一批来自于英语学习环境差的地区的学生需要加强英语基础学习而主动提出的,其还有明确的招生规则,要求报名学生的入学英语测试成绩不能高于一定标准。
免费开办学习基础班这样的事情在陈老师长期的教学经历里只是冰山一角。
和那张告示的悄然出现一样,在1992年的一天,一则名为“向荣外语学校招免费幼儿班”的广告刊登在了北京日报上招生广告栏里。陈老师在向成人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着较大困难,尤其是在英语发音和口语方面。他由此认为学英语应从小抓起。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探究和热爱,陈老师做出了开设实验班的决定,而这个班不仅是免费的,还总共跨越了13个春秋,陈老师以非凡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陪着一批学生从他们稚嫩的三岁走到了成人世界。
陈老师给这个最初名为“21世纪幼儿实验班”的班级确定的方针是“双语教学先行,艺术教育并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他在教学中积极寻求创新,采用第一次引进大陆的BBC英语教学录像带进行授课,并在90年代的中国带着小孩子们学游泳、学旱冰。
陈老师在播放当年录制的视频时,对自己的学生个个都叫得上名字,带着骄傲的神情介绍说:“这个女孩现在在北大光华,那个女生她以前在我校现在去牛津了,这个男生他去了斯坦福还立志拿诺贝尔奖,还说不拿到就不回来!哈哈……”
那样一张小小的光碟纪录的是陈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共同走过的一段并不平凡的悠长的时光,在这段漫长路程里,陈向荣老师分文未取,还经常用自己的收入去补添教学用具、设备,甚至有一年还停下了自己所有其他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其中。
当年,陈老师还因此以“一身肝胆两袖清风”和他对学生对教育的真正热爱和奉献脱颖而出,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优秀教师”。在法大BBS的一个帖子里有一个同学留下了这样的评论:“小学4年(幼儿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小学后直接读二年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全部的时光,在陈老师的谆谆教诲中度过……有时候,他为我们操心的地方比我们自己的父母还要多。小学四年,没有一天离开我们,每晚的点心、牛奶、电影、新闻,没有一天放松过标准。我现在长大了,才慢慢懂得一个老师为我们付出的是如此之多。这样的老师,几辈子才会遇得上一个;这样的师恩,不知道要几辈子才能还清。也许陈老师不需要我们还,他只需要我们过的好,走的顺。我很想做的更优秀,但愿我不会让陈老师感到失望。”
陈老师回忆起这段过往时感叹道:“当时我说我希望他们成为21世纪的栋梁,感觉还很遥远,哪知道这么快就走到新世纪了。”
满腔热血沃新花
在多年教学经验累积的基础之上,陈老师对于大学的英语教育有着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并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及所得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他往往会忘了时间的有限,忘了考虑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负担得了。
2002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关于鼓励各大高校多开选修课的文件。在同事的提醒下,陈向荣把工作和兴趣特长结合在一起,开设了英语与文化宗教结合的这样一门选修课。他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但两节课的规定课时却是不够用了,于是他就将其延长为5个课时,从而能更好地同大家交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在厚德楼104教室的门上便又多出了一张关于这堂课延时并提醒同学们吃饭的告示。
而当听说院里有想法开展英语演讲课还没有找好老师之后,陈老师的课表上又多出了另外一门选修课,专讲英语演讲……
“我的人生宗旨就是能帮到人就尽量帮,而教书是我的本领,这辈子最大的事就是教书育人了,也就是在这一方面,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到别人。”陈老师的眼神里透着坚定。
正因为这样,陈老师无论何时,都将教学放在自己的首要位置。2003年,在SARS期间,陈老师毅然选择和学生在一起,给留在校内的学生上课,放英语电影,讲如何应对人生的困难;他曾经腿骨折,柱着拐杖也要到校给学生上课,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保持高昂的状态授课;将自己录制英语磁带提供给老师教学;将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DVD与老师、学生分享;长期免费给学生提供21世纪英语报纸……
现在,年近七旬的陈老师每周上25节课,而其中有7节课是他自己无偿加上去的。此外,他还受聘为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的督导,经常要去听其他老师讲课。而当学校有新的教学构想找到他时,他也几乎不推辞。
他的付出,他的热情,他的坚持映在他的学生眼里,似缕缕阳光温暖心田。学生们或以写书信、发帖等方式,或默默在心底向陈老师表达着自己的感谢与敬爱。不久前陈老师又收到了一封学生写给他的匿名信。那封信和一些土特产一起被人放在了陈老师回家所乘坐的班车座位上。信中的文字流露出写信人对陈老师的爱,信的落款署名“一个喜欢您的学生”勾勒出了一颗真诚祝福的心……
鹤发与日月相竞
如果在学校里碰到陈老师单独一人走在路上时,他一定正处于快速向前跨步的状态,130步一分钟,这是他对自己走路速度的测量。“快步走路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他视时间为生命,不肯浪费一分钟,他的口头禅是:“Wasting time means wasting yourself (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
“我海绵里的水几乎被拧干了!”陈老师保持着他一贯中气十足的回答。
学生们口中的“陈爷爷”按照他自己的作息安排经常晚上2、3点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每天照样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他已经形成了那样的生物钟,早上醒了之后,再躺在床上,自己内心就会有负罪感,“在8点以后起床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上过陈老师课的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他喜欢给学生们普及各方面的知识,播放他精选的电影,讲述从各个方面搜集到的新闻、消息或者文章,以及他的人生历程和经验感悟。
陈老师口语课上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每一次上课,他都会带来很多张小纸片,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或者从网上打印下来的,然后选出一些用英语说给我们听,从国家大事到生活琐碎,从毛泽东到乔布斯,我们知道的他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他也知道。”
陈老师告诉了记者这些资料的来源,在没有授课安排的晚上,他通常六点半到七点一边吃饭一边看北京新闻,紧接着七点到七点半收看新闻联播,七点半到十点徜徉于各种纸质材料(比如报纸、书)中,十点到十二点观赏一部电影,十二点到凌晨两点上网。“我现在的零花钱几乎都用在了光盘和书上,”他带着些天真的神色笑道。就是无数个这样的夜晚,让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万事晓。
他每天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且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我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不能浪费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时间不够啊,我都没有时间生病。当然,年轻的时候多锻炼,每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对身体的健康也很重要。”
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师孜孜不倦地汲取着精神养料,并将这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听闻、知识以及经验告诉学生们,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多读书,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要闻并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他不断追求着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以促进教学效果的进步。
采访的其中一部分是在去往食堂的路上完成的,陈老师在快速行进的同时有些骄傲地、带着可爱的表情告诉我们,现在他又多了个学生——他的小孙子,他正努力和他小孙子英语老师的非标准发音做“斗争”呢!到达食堂,陈老师就又打了饭坐到了电视机前,看起新闻来……
(编辑 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