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德国柏林举办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上,德国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赞扬中国在人权保障和发展上的成就。她认为,捍卫人权,中国的成就无可比拟。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利益,超越了狭隘的地缘政治。她进一步指出,人权是全球性议题,应通过全球合作来实现。一些国家或者集团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给人类命运带来严重威胁。
拉鲁什女士的发言赢得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研讨会期间,中国人权网就中国在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带给世界的启示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平华先生。
孙平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启了重塑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新篇章,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的实现保驾护航,是对国际人权保障理念的丰富和升华。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回顾中国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作出的贡献,孙平华侃侃而谈,他说:
1948年,时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以及《世界人权宣言》草案的主要创作者张彭春先生,将中华文化对于人权的理解融入到宣言的文本之中,这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大会的核心议题,赢得了亚非拉国家的广泛认同,“尊重基本人权”被大会确认为第一大原则,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人权规范、推动国际人权机构改革,为完善联合国工作机制和促进人权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参与《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重要国际人权文书的制定,提出的意见和修正案受到各方重视,为这些规则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延绵不绝,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在联合国创建初期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创建国际人权保障体系中为重视受教育权、文化权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当下中国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典型案例。
中国对创建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者、促成者和缔造者,为保障人类的健康权和卫生权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国强调通过合作共赢保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尤其重视区域委员会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为创设“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促进经济和社会权利保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孙平华认为,“中国贡献”对当代全球人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孙平华教授非常认同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本届中欧人权研讨会上的讲话,在新兴权利的保障上,中国提出了旨在回应数字技术和环境问题对人权影响的方案。为应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其他新兴技术可能对公民权利的挑战,中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网络安全与隐私权,并努力平衡信息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近年来,中国通过《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专门立法,为应对科技领域的新兴权利问题提供法律保障。中国还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孙平华说,中国代表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为中国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历史依据。现有的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人权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中国的价值观与哲学理念对世界人权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世界合作共赢真正造福世界人民的历史经验,是对西方某些大国所尊奉的“丛林法则”、帝国主义思想、殖民主义逻辑以及霸权主义行径
孙平华表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新兴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中国将积极展现负责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为与担当,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新秩序作出新贡献。
来源:孙平华:为全球人权治理新秩序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人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