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促进人权教育和理论研究,普及人权知识,传播人权理念,推动人权学科建设,6月30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政法大学人权暑期班“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开班仪式在京举行。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0余名师生参加。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强调,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的塑造与人格的涵养。
马怀德指出,作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人权研究院(当代法治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坚定履行人权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对外交流三大使命。人权暑期班作为一项高水平、跨领域、国际化的人权教育实践,不仅是人权知识的传播课堂,更是理念交汇的对话平台,青年学子应以跨学科视角,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了解人权研究的重大议题,在多边、多元的交流中不断拓展全球视野与认知边界,努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立场的法治人才。他同时希望学员能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推动中国人权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国际传播。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首席专家徐显明作暑期班首场授课。他从法律、哲学、政治、历史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了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权的概念和层次、人权的发展阶段、人权的历史演变等内容。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人权暑期班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累计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参与。人权暑期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内容创新,已成为我国人权教育的重要品牌项目之一。本届人权暑期班为期六天,将围绕“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开设专题讲座、圆桌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课程,进一步推动人权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提升青年学者和学生的人权研究与实践能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虎)
《光明日报》2025年7月1日
链接: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五届人权暑期班举行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