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在国境之南,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闪亮霓虹,亦无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可他们呼吸着喧嚣中最为干净纯粹的气息,描绘着我们儿时曾经最美的梦。”中国政法大学西部志愿者支教队队员李家慧在抵达六街镇的第一天,表达了她对此次支教之行的期待。
2月8日至2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西部志愿者支教队一行17人,在昆明市晋宁县六街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据悉,此次已是法大支教队伍第三次在该镇支教。
“学校在西部大开发资金的支持下,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提升,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还装上了投影仪等新设备。但这边的小学留不住好老师,很多老师接近退休年龄,自身水平也很有限。优秀的青年教师又不容易引进,现在学校几乎没有开设音乐、美术等兴趣类课程,孩子们也不能全面发展。”六街中心小学刘校长对支教队伍的到来很是欢迎,他期待通过跟大学生的交流,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
大概正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近年购进的新式器材,许多都处于荒废状态。大会议里,几架钢琴已停放好些时日,至今尚未拆封。绘画架与石膏像杂乱地摆在后面不起眼处,落满时光的灰。学生说,自入学以来,从未接触过那些“高端”的玩意儿。
“孩子们都很开朗朴实,熟悉起来后,慢慢褪掉了先前的一点点羞涩,课上课下都很愿意跟我们待在一块儿。”支教队六年级班主任冼洋为能很快融入孩子们当中感到欣喜。
六街镇位于晋宁县山区,当地政策允许每户生两位小孩。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有兄弟姐妹,两个女儿的家庭比比皆是,据了解,父母都对她们疼爱有加,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不明显。
每天课后,支教队员们会分组对各所带年级学生进行家访。家访过程中,语言问题是一大障碍。若家访小组中没有云南同学,特别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与家中老人的交流存在些困难。
“今天问起班里的小孩,为什么不想老师去家里?他说不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是怕老师嫌弃他,因为他家住在土房子里。当时特别不是滋味。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自卑,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走进自己的心里,哪怕这种改变很微小。”支教队员蒋旭华无意的一问,让她感受到许多躲在角落的孩子,其实需要更多关心。
高鹏的支教日记里,记录下了他至今历历在目的第一次家访情形。“在去顾婷家里家访时,还没进大门,就闻到很浓的豆腐渣味。顾婷说,父亲每天都要在家做好豆腐出去卖,到周末会做到更晚,第二天再去赶集市。“家徒四壁”,想不到比这个词更恰当的描述。瓦房低矮破旧,进门前要把门卸下再重新装上。进到屋里,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顾婷搬出一个半截的沙发,用一块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布擦了擦,叫我们坐下。在顾婷父亲紧锁的眉头里,开始了我们并不轻松的谈心……”
而在对其他同学的家访中,支教队员们看到了小镇生活的另一面。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住着四层的小洋楼,家里还有小轿车。在去杨丹娜同学家家访时,屋内摆设让人眼前一亮:客厅宽敞明亮,沙发宽大舒适,厅内摆放着几盆蝴蝶兰和君子竹,还有大屏家庭影院。“你们现在来六街,赶上了好时候。”丹娜的父亲在谈及如今的生活时,颇有几分惬意。“五年前我们这儿还是黄土漫天,大伙儿收入都不高。去年我们六街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卫生上去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近年来随着磷矿价格的提高,晋宁磷矿对村民的补贴大幅提升。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拉动了土地出租价格,荷兰豆等经济作物的引进与烤烟大量种植提高了大家的收入。现在我们人均劳动力价格,大约涨到了150元每天。”
在家访过程中发现,对小孩的教育上,家长要么严格限制小孩娱乐时间甚至交友范围,要么极少过问全凭小孩的自制力。从中都反映出了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问题。在孩子们未来的抉择上,家长们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六年级学生宋雪活泼开朗,不仅学习上很用心,在拉丁舞等文艺比赛中也频频获奖。“能考上的话家里肯定支持她继续读,考不上,读完初中就回家呗。”宋雪的父亲代表着小镇多数家长的看法,家长们普遍没有通过提升受教育程度,为孩子将来创造高起点的意识。
对此,六年级学生耿悦的母亲却有着不同看法。“我们在家总是会跟她说要多读书,成绩好才有好出路。当然,孩子平时也不用我们管,可能是因为哥哥的影响,她很小就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耿悦的哥哥是多年前从六街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小镇的家庭里,一个孩子的成才对弟弟妹妹的激励作用尤其明显。耿悦总是以哥哥为榜样勤奋用功,期盼着有朝一日走出大山。
“也许离别总是悲伤的。当我们跟孩子们说明天就要走了的时候,有些孩子竟啜声哭泣。我们这样匆匆相遇,却要深刻离别。”支教队员王伊涵的话,道出了支教队全体的心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滴滴点点,我们已悉数收进心里。”
告别小镇的那一刻,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短短几天给孩子们带来的一点点知识,也许不会让他们有太大改观。我希望孩子们记住的是,我们播种下的梦想——走出大山,感受更广阔的天地。”在离开六街的客车上,支教队员薛雨豪说。
文章来源:http://yn.people.com.cn/news/yunnan/n/2014/0221/c228496-20619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