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法制日报】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0首次面世

来源:记者 蒋安杰    5-24   阅读:
T AAA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5月20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六周年院庆之际,《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0》首发式暨“中国证据法治指数”指标体系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丛斌,中国工程院院士、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耀,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霍宪丹,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罗东川,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孙佑海,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王明达,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贾玉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沈政,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邹明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桂强等嘉宾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言。会议由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进喜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保生对蓝皮书2010卷以及“中国证据法治指数”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性发言,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中副教授就“中国证据法治指数”指标体系作了说明。

在主旨发言中,霍宪丹首先对《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编写和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对于中国证据法治的发展以及促进法官依法办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考虑到司法鉴定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霍宪丹建议指标体系把环境污染损害、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重点研究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规范化管理。

刘耀在充分肯定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增加一个指标“法庭科学是自然科学在法律中的运用”,同时加强证据法治指标建设的质量控制,尤其是数据真实性方面的控制。

丛斌认为,我国法学现在研究的重点是应用法学,研究如何运用证据认定事实问题,同时要考察法官的证据裁判能力。对于问卷调查要注意量化指标问题,建议增加“非正当行为干预度”问题,以及理想与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问题。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当前深化司法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背景下,《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的出版和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为了完善该蓝皮书以后各卷的编撰工作,大家分别从证据法和法庭科学的角度,对蓝皮书的定位、选材范围、内容的研究性与实践性,证据法治指标数据的科学性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政大副校长张保生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将认真研究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和“中国证据法治指数”指标体系的内容。

原文链接: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20523/Articel12002GN.htm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