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百余位领导、专家莅临会议。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专用英语学院,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指导委员会主办,并得到《中国ESP研究》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鼎力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立主持开幕式。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桂琳在开幕辞中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回顾第一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她指出,以一门课作为主题开展的研讨并不多,足见法律英语对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价值。法律英语课程开设二十余年来,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现阶段能够娴熟运用英语、解决涉外案件的法律实务型人才存在缺口,学科提升空间很大。法律英语与高校培养应用性、实践性、国际化人才的目标息息相关,将各学科建设与外语相结合,需要特定的师资队伍、教材、教学和测试方法,研讨会对提升学科水平、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张桂琳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并衷心希望法律英语研讨会可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活动,中国政法大学会一如既往为研讨会的举办提供大力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中国ESP研究》主编孙有中对研讨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型,即从重视通用英语教育转向专用英语,语言已从一种教育形式变成一种实用工具,承担着传递更多的内容的使命。法律英语的学科建设与英语功能的转变这一国际性转型相一致,语言学习要与内容学习相融合,追求知识和思辨能力培养。法律英语作为一个分支领域,应当符合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仅以通过四六级为目标的教学已无法满足英语工作的实际需要。如今大学英语改革领域的教学研究日益活跃,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日益深入和规范。如何将教学与内容紧密联系,适应国家对人才的紧迫需要,是推动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进步的关键。他希望通过会议将全国专家学者汇集起来,对英语教学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层次研讨。
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张文霞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她作为一名法律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和普通研究者的体会。她认为在法律英语改革的深化阶段,通过研讨会对教学与测试进行有效探索十分必要。现阶段英语教学的改革,需要将英语教育理论和中国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并通过积极踊跃的尝试突破瓶颈,推动英语教学长期发展。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沙金丽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基刚在报告中阐释了大学英语教学方向战略调整背景下的分科英语教学研究,他提出基于学科的分科英语应当从选修课的边缘地位向必修课主流地位转变,逐渐替代综合英语教学,这一调整主要基于三点背景: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模糊、内容重复,通用英语一般以应试为目的,将四六级作为评估体系,学生对英语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其次,我国正经历大学英语压缩阶段,学分、课程囊括的文化及二外课程大量减少,部分地区还出现“去外语化”呼声,大学英语处于危险境地;再次,大学英语的出路在于战略调整,从以考试为目的转变为满足社会需要,提升学生能力。分科英语立足于三个理论依据:第一,以内容为依托,学科知识结合主题,语言教学结合内容,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降低形式学习对学生造成的焦虑感,提高教学效率;第二,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并举,培养综合性人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第三,学习目标明确,分科英语不再局限于为学生夯实语言基础,而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一种为学习目的服务的技能,真正拓展学生知识。谈到分科英语教学方法,蔡基刚分析了分科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异同。专业英语注重语言,通过内容学习特定学科知识;分科英语介于专业英语与综合英语之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提升,具有范而广的特点,通过内容培养技能,不以应试为唯一目的。回顾历史,蔡基刚认为15年前开始的分级教学在规范大学英语教育、推动英语教学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15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大为提高,分科英语从后台登上前台,从选修课发展为主流课程,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伟一同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与教学体会,认为当前高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强调仍有不足。作为文化最大的载体,语言与文学紧密联系,可以帮助人们体验人生、延长无形生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多源于西方,国际化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英语的竞争,加之中文在形式上的逻辑性存在某些缺陷,鼓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英语,使英语成为一种法律语言十分必要,这需要专业基础巩固和英语学习并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的训练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一份简明扼要的教材也不可或缺。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中心主任张法连主持了第二阶段主题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万猛作了题为“Legal English: What to learn and what to teach”的报告。随着英美法系的全球传播,英语广泛应用于国际谈判、贸易合作等领域,学生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加知识,了解英美法律的制度,提高口头谈判及文件书写等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实现分科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语言、知识双轨积累,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航空与外空法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美国国际法学会、美国律师协会航空与外空法分会成员Michael Mineiro 认为英语教育与文化背景、历史密切联系,英语和法律英语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别,如今社会对法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型法律英语人才是时代的需求。
在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清教授主持下,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郑小军和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华分别为到场来宾展示了以商标法和公司法为主题的法律英语教学示范课。
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三个分会场对嘉宾主题发言及法律英语教学示范课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总结发言阶段,各分会场代表依次分享了本会场讨论情况和交流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立致闭幕词。据了解,此次研讨会共有国内外130余位法律英语专家学者莅临,收到论文40余篇,汇集了诸多颇具新意的科研成果。经过紧张有序的学术交流,本届研讨会对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从新的研究视角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与会嘉宾共同期待2012年在浙江工商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讨会。(记者 刘尉琳 通讯员 傅薇 图/摄影工作室 卢云开)
原文链接:http://www.legaldaily.com.cn/zbzk/content/2011/03/07/content_2502538.htm?node=2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