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新华网】中国法律诊所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程义峰   6-21   阅读:
T AAA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程义峰)由中国法学会法律诊所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法律诊所教育十周年庆典暨法律诊所教育论坛最近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

据介绍,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化的诊所法律教育”,全国25位法学院院长、副院长,以及内地99所高校法学院共计180名代表在2天的论坛期间围绕诊所法律教育与中国法学教育、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成果、特色模式、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趋势等展开热烈的探讨和交流。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教授、中国法律诊所教育委员会原主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教授、中国法律诊所教育委员会主任王晨光教授、福特基金会代表柏恩敬先生、以及耶鲁大学J·L·波廷杰教授等来自美国各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们。

对大多数人来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名字,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法律诊所教育”又称“临床法学教育”,作为一种法学教育新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法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普通法律课程存在许多区别,它主要借鉴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以律师身份办案来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如今,诊所式法律法律教育已在中国走过10年,历经引进、本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好的经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七所院校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借鉴国外经验开设了最初的诊所式法律课程。2002年十一所院系发起成立了隶属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CCCLE)。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法学院、系加入了该委员会,直至2010年6月18日,CCCLE的委员单位已达134个,其中82个会员院校开设了诊所课程,共计开设不同主题诊所课程130个,诊所的内容涉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谈判和调解、公益诉讼、消费者保护、弱者权益保护、农民工法律服务、农村法律服务、妇女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青少年违法行为矫正、地方立法、社区法律服务、婚姻家庭、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刑事诉讼、艾滋病患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该校法律诊所课程面向本科3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为实践性必修课。每年选修的学生总数已达500多人,至今累计参加法律诊所学习的学生超过2000人。学生共接待法律咨询4000多人次,受理案件900多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也使法学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引进与推广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进行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主任王晨光教授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引进和发展是过去十年法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舞台,这一改革与其他改革措施一起丰富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推动了中国法学教育方法和观念的探索和转换,创造了更有利于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的教育模式。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将学生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服务和法律援助,具有巨大的社会引导意义。(完)

原文链接:http://www.bj.xinhuanet.com/bjfs/2010/06/20/content_20113710.htm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