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法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小支部有大作为——中国政法大学以党支部建设促就业

来源:通讯员 孟广惠   12-28   阅读:
T AAA

时间:2009年12月某天

地点:某教室

参加人:2007级硕士某班全体党员(38名,3人请假)

主持人:党支部书记李政

会议内容: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会议记录李政(支部书记):现在已是12月份,就业工作即将进入攻坚阶段,我们支部一些同学已有初步的工作意向,还有不少同学正在寻找中,我们这次开会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还没有工作意向的同学分析就业形势,找出求职中屡次碰壁的原因……最后就是根据平时关系,确定自己联系的对象,重点帮助。

……

上述这段会议记录是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普通硕士生党支部的一次支部活动的记录。党支部活动与就业怎么挂起钩了?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毕业生感到危机重重,中国政法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学生中推行“朋辈辅导”等模式,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和党建紧密结合的工作模式,尝试走出一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党建双赢的道路。

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就业宣传工作相结合

小助理的作用可不小

中国政法大学在党员活动中加入就业指导的内容,让支部成员更清楚地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让组织生活会成为就业政策解析会、就业经验交流会。

小杨,一个兼具南方灵秀和北方坚韧气质的姑娘,经过多次选择和层层选拔,最终选择了北京市团结湖社区助理的职位。

“以前,我不了解社区助理的具体工作,以为就像居委会里戴着红袖套的大妈那样,处理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

在参加了党支部“社区助理和村官相关政策宣讲会”活动后,小杨的观点有了很大的转变。“社区助理不仅仅是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采取的缓冲政策,更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我相信小助理也会有大作为。”

在党支部活动上,支部党员代表不仅会讲解国家有关村官和社区助理的相关政策,而且还邀请毕业生村官代表,回到学校,结合切身经历介绍国家政策。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不仅增加了对就业政策的全面了解,而且可以获取对村官和社区助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在支部活动上,支部党员还就政策进行讨论,分析利弊,在讨论中各自的就业意向逐渐明确。

“事情不大,但有时候算下来,一天可以做几十件事。居民的出生、入学、就医、社保等都在工作范围内。而且,我还能发挥法学毕业生的优势,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法律帮助。”现在,小杨已经在团结湖社区工作2个多月了,话语中透着成就感。

小杨认为,正是通过党支部活动,她才开始关注并最终选择了社区助理的职位。这不仅让她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她的人生多了一份经历,在锻炼中得到成长。目前,她已经应2010届学生的邀请,回学校参加他们的党支部活动。

在学校2009届毕业生中,有10多个党支部举办了此类的支部活动,像小杨这样选择村官和社区助理的同学已有20多人。

党员先进性与知识分子的责任相结合

使命感让他选择西部

“西部计划”是国家重要的就业政策。针对这一政策,学校各党支部召开专门的生活会,引导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支援西部建设,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而真正将党员先进性与知识分子的责任结合在一起。同时,还邀请优秀选调生和村官代表回校交流经验、答疑解惑,同时动员、鼓励、推荐优秀学生走向西部。

小张,从白山黑水间走来的东北大男孩,放弃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放弃在北京做公务员的机会,选择远赴千里之外的青海。

小张在国家刚刚号召“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去西部工作的理念就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底。而毕业后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无愧于学校的培养,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大四期间,通过参加党支部生活的深入讨论,他更加坚定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主题党支部活动带给小张很大的触动,使他的西部情结找到了依托。

“以前,我想去西部,是因为大三暑假的一次西部志愿者活动,看到当地孩子学习、生活状况,感受到当地人民的质朴和热情,我被感动了。”而现在,他去西部是经过了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党员,为了国家的昌盛,用青春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畅想未来,小张充满了自豪。相信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中,他前方的路会更加精彩。

关注特殊学生与朋辈辅导相结合

你陪我坚持到最后

学校以系为单位,以党支部为平台,建立动态的就业记录,实时掌握学生就业情况,重点关注就业困难的学生,确定党员“1+X”的帮扶计划:找到工作的党员同学,以专业或宿舍为连接,确定一名联络对象;以现身说法、审查简历等方式帮助同学就业;创造就业机会,推荐就业;督促未就业的同学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同时,帮助未就业的同学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通过党支部倡导的朋辈辅导的方式,数名学生成功克服了求职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顺利找到了工作。

小周是一名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美中不足的是个子不高,也因此被拒多次。针对此情况,已经找到工作的舍友小宋成为小周的联络人。小宋不仅积极帮助小周搜寻就业机会,而且在小周有面试的时候,总是先做主考官陪着小周提前演习一遍。平时两人也经常聊天,分析小周的优缺点。同时,小宋也及时掌握着小周的情绪状况,在他情绪低沉的时候及时给予开导。在小宋的鼓励与帮助下,小周最终签约了一家大型企业。

小周和小宋这样的朋辈辅导方式,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在就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朋辈辅导,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凝聚力,还化解了一些学生因就业产生的心理焦虑等问题,事实证明,朋辈辅导是非常有效的促进就业的方式。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12/23/node_8.htm

关闭

| 图片新闻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