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齐气顺,和谐共事、心情舒畅,共同发展。如今在中国政法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使学校政通人和,广大教职工干劲平添,凝聚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过去,由于教师对学校的决策过程了解不够,往往对一些政策和决定产生误解与抵触情绪;现在不一样了,上下沟通顺畅了,大家的心更齐了。
过去,教职工只能通过每年一次的教代会行使权利;现在他们有了日常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当家做主的热情高涨,大家干劲更足了。
校长办公会:教代会代表有发言权
高校,人才相对集中,知识分子群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外关注;而作为一个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多功能组织,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冯世勇这样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让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在学校的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实现源头上的参与。
2007年7月10日上午,外语学院教授沙丽金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这是她作为教代会代表参加在这里召开的第10次校长办公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校长办公会,这次讨论的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议题,还要准备发言,感到既光荣又有些紧张。”沙教授说,自从接到会议的通知后,她就一直很兴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次校长办公会共有八个议题,除了学校完善博导制度、奖学金制度、会议制度等重大问题之外,涉及普通教职工利益就有岗位津贴,以及建议学校与海淀区中小学取得联系,解决学校昌平校区教职工孩子上学的问题,虽然自己的孩子都上大学了,但是沙教授还是觉得这一提议有必要“非常好”,讨论后更让沙教授觉得舒心的是“校长办公会领导不仅了解了这项提议,而且赞同这项提议,并且将很快着手这项工作。”
让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高校工会要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同时,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邬宝顺介绍说,在工会的组织下,像沙老师一样,目前已经有46位教代会代表列席了校长办公会议,使普通教职工代表从源头、过程、结果感受依法治校。
而代表们对这种民主参与的形式,满意率也达到了100%。不少代表在填写《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表》上写道,这项制度让我们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同时,也要更加努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接待日:建立起有效沟通平台
为了提升和谐校园的建设质量,作为校院两级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工会在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设有效的沟通平台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院两级工会作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具有植根群众、贴近群众、在群众之中的时空优势。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工会应在忠实反应民意,适时掌握舆情,为校院决策提供可靠资讯方面,发挥作用。保障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表意见权、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从2006年6月起,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实行了接待教代会代表日制度,即,除了寒暑假外,学校工会每月确定一个半天由工会负责组织,就教代会代表提出的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请学校行政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当面答复,现场解决问题的活动。到目前,已举办了10次接待教代会代表日活动,有25名代表提出了44个问题,内容涉及人事、教务、科研、学工、财务、房改、工资福利、班车运行、办学条件、后勤管理等各方面。
如卢少华老师建议,学校教职工体检应从2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校领导当即采纳了该项建议并立即付诸实施。这件事关全体教职工健康的头等大事,得到了全校上下的欢迎。
教职工们说,工会设立的接待教代会代表日,给大家办成了一件件的事,被接待代表的满意率也达到89.7%。建立直接、顺畅、便利、能反映不同层面民意的沟通平台,使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称赞,真正成为“民意输入站”、“校情沟通桥”、“利益维护所”。
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校长办公会制度的创新,工会设立的接待教代会代表日,只是中国政法大学在这方面的一个缩影。但,和谐之风,却能让人从中感受。正如教代会代表沙丽金教授所言,无论是大到关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事,还是小到一张餐卡、半份小菜的小事,我们都能通过校长办公会或者教代会代表接待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和迅速的解决。这些,就体现了和谐。
和谐校园建设,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为工会提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舞台。如今,走进中国政法大学,处处都能感受到创新实践为学校带来的和谐风尚,“是和谐校园的建设,造就了法大今天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中国政法大学工会的同志们说。
相关链接:【工人日报】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建设和谐校园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