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社会学院成功主办第一届“新革命史”工作坊

来源:社会学院   11-8   阅读:
T AAA

11月5-6日,由我校社会学院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协办的第一届“新革命史”工作坊,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召开。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20名学者围绕“新革命史”研究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校社会学院院长应星教授主持开幕式,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天飚教授致欢迎辞。

工作坊分成论文报告和综合讨论两个环节。在5日上午的论文报告中,厦门大学的饶伟新教授从契约入手讨论了土地革命与地权秩序的关系;厦门大学的张侃教授讨论了民间教门与中央苏区的赤白对立;江西师范大学的黎志辉博士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为线索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微观阐释;中国政法大学的孟庆延博士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查田运动中“算”与“闹”的政治传统。在5日下午的论文报告中,中国政法大学的应星教授讨论了1930-1931年红军整编的源起、规划与实践;中央党校的任伟博士讨论了内战时期红军将士的死伤与救治;北京大学的郭宁博士生讨论了抗战时期115师与山东纵队的山头之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道炫研究员通过华北密县的故事讨论了地方强人、人情政治与统一战线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谢敏博士讨论了战时中共武力发展、分配与使用中的军地关系;中央党校的齐小林博士讨论了华北根据地参军动员中的物质利益因素。在6日上午和中午的论文报告中,杭州师范大学的王才友博士讨论了浙江平阳县的乡绅与国民党的发展;北京大学的张永博士对1927年“右倾机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华东师范大学的徐进博士以安徽无为县为例讨论了大跃进时期县级政治生态与粮食问题;北京大学的马思宇博士生讨论1920年代中共对义和团的重塑问题;北京大学的马学军博士后从特派员与工头的角度对中共领导安源工人运动进行了再考察。工作坊为了让论文的讨论更加深入,对每篇报告都安排了两位评议人,同时也留出了较充分的讨论时间。

6日下午,工作坊对新革命史的总体问题和方法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综合讨论。讨论开始,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黄道炫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王奇生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应星教授作引言,然后由与会者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

“新革命史”研究已经日渐引起国内史学界、社会学界、政治学界、政治哲学界等各界的高度关注。此次工作坊本着学科交叉、澄清问题、引领方向的原则,对新革命史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深入的研讨,势必对新革命史的研究起到引领作用。

编辑 陈韵如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