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支部党员爱国主义意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革命精神,法律硕士学院2017级4班党支部响应我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大美中国·走进博物馆”活动,于2017年11月11日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和新一批积极分子来到北京植物园“一二.九”运动纪念亭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在重温那段写满中华民族血泪又尽显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的同时,激励同学们的民族忧患意识,时刻不忘关心国事、以中华为振兴为己任。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位于北京植物园樱桃沟,“保卫华北”石刻对面。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园管理科樱桃沟班工人在清除樱桃沟沟旁的杂草时,发现沟旁的一块大青石上刻有“保卫华北”字迹。时逢市政协主席刘导生到樱桃沟视察,证实“保卫华北”四个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爱国抗日的北平学生联合会留下的。北平学联和民先队在“一二.九”运动时期曾在此联合举办过三期夏令营,利用多种形式团结教育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周年前夕,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等人发起倡议,决定在西山樱桃沟建立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地,以缅怀革命先烈并启教后人。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碑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纪念亭在纪念碑南侧,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组成,创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运动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寓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挺拔的建筑线条象征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组建筑表示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在“一二.九”运动碑文前,党支部书记刘亚东同志详细介绍了“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各位党员同志听后纷纷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表示一定要学习前辈精神。纪念亭侧面的展板全面展示了“一二.九”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史料,参观过程中,党员同志们在纪念亭侧面展板驻足停留,真切地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学生们无畏险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投身革命、奋勇战斗、不畏牺牲,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历史。

(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在刘亚东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深刻地表达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愿望。经过这次参观,党员同志和积极分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将革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贯彻落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家提议以后在学习之余多组织相关活动,充分利用首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资源诸多的优势,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当前的发展建设成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合影)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勉励中国青年。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更应该时刻谨记社会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不应该停下前进的步伐,要时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理念,拿出勇气,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