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感念师恩 惜别母校——民商经济法学院举行送别2015届毕业生系列活动

来源:民商经济法学院学工办   7-6   阅读:
T AAA

又到毕业季,2015届毕业生也即将要离开法大这片满载思念回忆的土地,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大学生活转眼走过,民商精神一生永驻。为了让毕业季画上圆满而温馨的句号,学院近期举办了一系列送别毕业生活动,在院学生会、学委会的精心组织下,陆续开展了“名师陪我话成长”、“温馨党课”、“爱心捐赠”、“学位授予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毕业生离开时的离愁和伤感增添了一抹温馨和满足。

学位授予仪式

6月30日,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在昌平校区礼堂举行,副校长李树忠,学位委员会委员杨秀清、尹志强、冯晓青、吴日焕、侯佳儒,378名2015届毕业毕业生参加授予仪式。

和着庄严的乐曲声,毕业生们排成一队,依次上台,由学位委员会委员一一为他们拨穗,毕业生并和老师拥抱告别,合影留念。会场上洋溢着离别的不舍与对师长的感恩,相信毕业生们能在走出法大之后不负师长的教诲,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位授予仪式)

名师陪我话成长

6月26日,以“名师陪我话成长”为主题的2015届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在逸夫楼4040会议室举行。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洪松,2011级班主任张苏彤、杨萍、邱星美、张弘,辅导员代丽丹以及2015届毕业生代表参加活动,辅导员刘贺元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们详细地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自己的毕业去向,他们中有的选择继续升学、有的选择签约工作,有选择参军入伍,在说起自己在法大的四年时光,都流露出对法大、对民商院的感激之情,纷纷表示四年的时光,老师们的培养让他们变得自信变得严谨,变得越来越有民商精神。在颁发完优秀毕业生证书后,各班班主任回忆了四年的班主任时光,向毕业生送出深情的祝福,同时提出了新的希望,他们鼓励毕业生在离开法大后能继续学习,坚守理想,永葆法大人、民商人的独有气质。

最后,王洪松向四年来辛勤付出的班主任表示敬意,对同学们毕业表示祝贺,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老师们的教诲,不忘法大、民商给予的精神财富,带着老师的祝福和同窗的祝愿,满怀希望地走向新的环境,坚持梦想,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温馨党课

6月29日,学院2015届本科生1—8班党支部联合举办毕业生党员温馨党课,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光进,分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洪松,辅导员刘贺元,毕业生党员代表4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党课由辅导员代丽丹主持。

活动开始后,全场共同观看2015届毕业生党支部建设视频,内容包括学生党员学习成长历程、历次主题党日活动留影、党支部开展建设的相关情况。随后,毕业生党员代表、2011级8班党支部书记黄文轩发言,他回忆了四年党支部生活的经历,表达了2015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对学校的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以及在离开校园后将继续按照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言行与思想,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的决心。

颁奖环节中,王洪松为2015年度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并与获奖代表合影留念。

最后,王光进为2015届毕业生党员讲温馨党课,他对2015届毕业生顺利毕业表示祝贺,对他们未来的生活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他从“感恩”、“担当”、“信念”三个关键词出发,为毕业生党员讲解了感恩之于个人成长的基石作用,担当之于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信念之于个人成功的精神作用,鼓励毕业生党员树立崇高理想和抱负,树立优秀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广大青年做出表率,为母校争光。

(送别毕业生系列活动)

爱心捐赠

6月25-30日,由学院学委会组织开展的爱心捐赠在梅二楼下举行,活动以“欢送大四,爱心捐赠”为主题,秉持着“文明离校”的理念,吸引了校内众多大四毕业生的积极参与。活动中所获得全部捐赠物品将装袋,并按干净衣物,生活用品,文学书籍,工具书,杂志,大学课本等类别分类记录整理,整理完毕后统一运至指定地点,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在校大学生和周边的中小学校。

活动虽然结束,但活动所传达的“文明离校,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理念将一直传承下去,祝福即将离开学校的大四毕业生们,愿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顺利美好,也希望他们可以把大学四年中收获的经验和品质带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满载知识别母校,鸿鹄之志启人生,终身缅怀师生情,心怀梦想闯天下。已是盛夏,2015届毕业生即将告别法大,告别民商,迈向新的人生。他们留下了四年里的欢声笑语,留下了曾经埋头苦读的背影,留下了曾经的青涩,却把“治学修身,经世济民”的民商精神带在身上、装在心里。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他们也能谨遵法大、民商的教诲,成为有信仰的法大人、民商人!

(编辑/骆红维)

关闭

| 图片新闻 |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