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我校学子了解“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的成长之路,领略学术名家的独特风采,树立青年学术榜样,11月2日,由我校法学院主办的“名师学术生涯导航”系列活动之全国十佳杰出青年法学家专场分享会于海淀校区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吴洪淇,我校法学院院长雷磊担任主讲嘉宾。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获得者,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代表,对广大青年具有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王旭、吴洪淇和雷磊作为我院2004级研究生同寝室友,在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中同时被授予“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谱写了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王旭的学术经历横跨法理学、行政法与宪法三大领域。他表示做学问应当与生活经验、生命体验相互联结,不能仅限于课堂,更要有同侪的陪伴、良师的指引。针对学术规划、写作问题,他提出,首先,一个优秀的学术规划必须具有纯粹性,其次,研究者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问题意识。最后,优秀的研究生还需要具备成熟的写作规划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查找资料、寻找问题、谋篇布局和分析表达。
吴洪淇勉励同学们利用好北京高校的学术交流平台,师从大家、师从百家,向大师们学习,在大环境中彰显自我、提升自我。针对学术研究问题,他认为在研究生阶段,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注重阅读,熟悉学术传统的基本路径,进而决定自身的研究走向;其二是娴熟适用至少一种研究方法,在学术方面掌握一技之长;其三是在论文发表上要注意投递的层次性,在提升自身学术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学术自信。
雷磊回忆自己在法大的学习经历及校园生活,追忆自身学术的缘起。就学术之道而言,雷磊认为存在着三个关键点:其一在于发自内心的热爱,在于想要更新法学知识体系的冲动;其二在于耐力,深耕学术道路需要能够抵御和放弃其他的机会成本;其三在于同道,学术之路是孤独的,因此能够遇到同行者与对话者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针对学术写作问题,他认为阅读、思考、写作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相较于阶段性的目标,他认为研究者应当首先立足于长期目标,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而初学者应当确定一个具体的学术模仿对象,寻找本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和经典作者,以此构建学术成长的起点。
三位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在场同学踊跃互动、认真聆听。
活动最后,法学院研究生代表向三位主讲人献上花束,以此致敬他们带来的学术启迪。至此,我校法学院法学院“名师学术生涯导航”系列活动之全国十佳杰出青年法学家专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