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证据科学秋季论坛第一讲“从来源到活动:DNA案件对法庭科学证据评价的启示”举办

来源:证据科学研究院   9-8   阅读:
T AAA

9月2日,证据科学秋季论坛第一讲在学院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以“从来源到活动:DNA案件对法庭科学证据评价的启示”为主题,探讨科学证据、法律适用等交叉领域的实践路径,聚焦证据科学领域前沿发展动态。

讲座专家克里斯托弗·山普(Christophe Champod)为国际法庭科学领域的领军学者、瑞士洛桑大学候任校长,长期深耕指纹、足迹、DNA与证据价值评估研究,曾在英国法庭科学服务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欧洲法庭科学研究机构联盟等组织担任要职。讲座由司法鉴定学教研室主任李冰主持。

特邀与谈人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罗亚平和中国政法大学前副校长张保生,特邀嘉宾为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孔庆江和副院长王蔚。同时,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东,以及校内外近百名师生、专家学者。

山普教授分享了英格兰和比利时的最新案例,探讨了DNA证据应如何评价及呈现给法庭。通过这些生动的实践案例,我们反思仅依赖来源层面的“检出”或“匹配性”鉴定意见,而未能阐释DNA存在行为活动层面的可能性,将存在重大风险。本次讲座除技术方面外,还着重探讨了司法伦理方面,强调鉴定人员有责任提供清晰、透明且立场平衡的专业评价意见,以促进公正的司法决策。

讲座结束后,罗亚平教授与山普教授围绕科学证据的科学基础问题进行了精彩对话;张保生教授从统计学及鉴定意见的概率化表述方面进行了评述;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孔庆江教授认为在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需保持谨慎态度;袁丽教授从DNA技术的迭代进行了点评;最后,王元凤教授对中瑞两国在法庭科学领域合作交流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本次讲座获得了校内外很多师生的关注,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通过两个小时的分享和互动,师生们不仅拓展了国际化视野,还对法庭科学证据的司法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是一次难得的高水平国际学术盛宴!

编辑 陈睿

关闭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