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党支部联合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文本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主讲嘉宾为工商管理系廉翔鹏。本次研讨会邀请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拉美加勒比经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阳俊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韧作为与谈嘉宾。商学院院长商文江、副院长郭颖、工商管理系葛爽以及多位研究生参会。会议由工商管理系主任顾凡主持。

廉翔鹏作主题报告
廉翔鹏首先回顾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议程设置、方案选择、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和政策终止等环节的研究框架。结合中国的历史实践,他提到“摊丁入亩”等政策改革案例,强调政策研究既有深厚的本土传统,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围绕研究方法,他介绍了公共政策研究中传统的几类路径,包括领导人特征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组织层面行为研究等。但他也指出这些方法在数据可得性和客观性方面存在局限。随着数据库建设和文本分析技术的成熟,政策文本逐渐成为研究公共政策的重要材料。
随后,廉翔鹏着重介绍了政策文本的半结构化特征,并展示了文本分析的研究框架:既可以基于形式特征进行统计,也可以结合内容特征开展深入研究。他通过多个案例展开说明,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文本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也凸显了其在揭示政策演化趋势、跨部门协同机制、政策目标与工具选择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商文江点评
在点评与讨论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各自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商文江对主题报告作了系统点评。他指出,文本分析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路径,可以突破传统研究仅依赖问卷、访谈等手段的局限,并特别强调研究者在运用文本分析时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关注政策文本背后的制度逻辑与政治逻辑,避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数数”;二是要在方法创新与学科交叉方面有所突破,把计算机科学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科学的问题导向更好结合。商文江还提示青年学者要思考如何将文本分析成果转化为可服务于政策制定与社会治理的实用工具,既要做学理研究,也要注重应用价值。
此次学术报告不仅为师生展示了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法,也为学院科研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会师生普遍认为,文本分析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推动相关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