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法律学院在海淀校区举行首届法律博士师生见面会。法律学院院长许身健、党委书记刘建、副院长刘智慧、副院长兼纪委书记梁敏出席,法学院副院长袁钢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到场,活动由教科办主任黄晓慧主持。学院领导、教师代表与151名新生齐聚一堂,围绕培养目标、学习路径与资源支持等全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为首届法律博士的起航注入信心与力量。

许身健首先代表学院向同学们介绍了为首届法律博士每位新生准备的“赋能大礼包”。他结合法学教育实际,清晰阐释了法律博士与法学博士的不同定位与培养目标差异,并指出前者以实践为导向,更加侧重发现并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他强调,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要积淀理论功底,更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许身健院长逐一向同学们展示了学院为每位法律博士同学精心准备的《法学论文写作》《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等十余本专业书籍,鼓励大家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术素养,夯实学术根基,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性研究的能力,最终能够促进实务理论驱动的法律问题解决。
随后,袁钢围绕法律博士学位点设立过程、培养目标与标准,与新生们深入分享。刘智慧对法律博士生三年的培养流程进行了详细梳理,从课程学习、导师双选到个人培养规划与实践积累,为新生勾勒出清晰的学业进阶路径。梁敏在发言中强调,学术诚信是博士教育的根本要求,寄语博士生恪守“以纪立心、以责赋能、以行践知”,在学术与职业实践中守初心、明底线、担责任。
最后,刘建代表学院向新生表达了殷切期望。他提醒大家要严守学术规范,避免因疏忽造成学业遗憾,更要恪守学术道德,保持正直操守。他建议同学们组建学术团队,互帮互助以期共同进步,并表示学院将始终作为同学们的坚强后盾,为大家的学业与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互动环节中,刘智慧和黄晓慧就同学们现场提出的导师选择、学术考核、课程修读等具体问题逐一细致解答,进一步帮助新生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学习方向与目标。
师生见面会结束后,首届法律博士新生各班随即召开班会,学院领导深入各班走访,与同学们继续交流,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强化了沟通联系。
从育人理念到制度设计,从培养路径到学术规范要求,本次师生见面会为首届法律博士新生描绘了清晰的成长蓝图,也体现了学院领导班子对法律博士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见面会是一次温暖的“双向奔赴”,期待在未来的师生互动中共同成长,彼此成就。